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经5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1,c(A)∶c(B)=3∶5,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A.x的值为1
B.v (B)=0.2 mol·L-1·min-1
C.反应开始前A的物质的量为3 mol
D.5 min时A的浓度为0.2 mol·L-1
现有下列六个转化,其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①SiO2→Na2SiO3 ②S→SO3 ③NH3→N2
④CuO→Cu(OH)2 ⑤Cl2→NaClO ⑥SO2→H2SO4
| A.①②⑥ | B.②③④ | C.②④⑥ | D.②④ |
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可见光通过胶体出现“光路”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折射 |
| B.胶体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
| C.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
| D.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搅拌可制得Fe(OH)3胶体 |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氮化硅、氧化铝陶瓷和光导纤维都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
| B.绚丽缤纷的烟花中添加了含钾、钠、钙、铜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
| C.“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淡水供应危机”,向海水中加入净水剂明矾可以使海水淡化 |
| 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 |
含1 mol HNO3的稀硝酸分别与不同质量的铁粉反应,所得氧化产物与铁粉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稀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曲线a表示Fe2+,曲线b表示Fe3+ |
| B.P点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5Fe+16H++NO3-==3Fe2++2Fe3++4NO↑+8H2O |
| C.n2=0.25 |
| D.n3:n1=3:2 |
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有如图所示关系,根据图示转化关系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KI淀粉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 |
| B.足量Cl2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白的原因可能是5Cl2+I2+6H2O==2HIO3+10HCl |
| C.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IO3- |
| D.途径Ⅱ中若生成1 mol 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