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纳米)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与人体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
| B.分子直径比Na+小 |
| C.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 D.“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 A |
过量的铁粉加入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2+ |
| B |
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 |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又逐渐溶解 |
氢氧化铝能溶于氨水 |
| C |
铝箔插入稀硝酸中 |
无明显现象 |
铝箔表面被稀硝酸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 D |
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点到pH试纸上 |
试纸变黑色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通入适量H2 ,加催化剂反应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硝基苯中少量的NO2:滴入适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⑤除去蛋白质中少量离子:用半透膜,渗析
|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室温下,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 |
| B.NH4F溶液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 |
| C.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 |
| D.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 B.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
| C.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
| D.H+、K+、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 |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水玻璃、水银、水煤气②电解质:明矾、冰醋酸 ③酸性氧化物:CO2、CO、SO3
④同位素:1H、2H2、3H ⑤同素异形体:C60、金刚石、石墨 ⑥干冰、液氯都是非电解质
| A.①②③④⑤⑥ | B.仅②⑤ | C.仅②④⑤⑥ | D.仅②⑤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