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为人类“治疗性克隆”的大概过程,请据图作答。
(1)上图A、B过程用到的生物技术分别是 ,甲称作 。
(2)乙是具有 和 的胚胎干细胞。
(3)相同的胚胎干细胞,通过C过程“克隆”的结果各种各样,如有的是胰岛细胞,有的是血细胞,有的是心肌细胞,究其本质原因是 的结果。上述“克隆”过程是胚胎干细胞 和的结果。
(4)按上述方法克隆的器官在移植方面的主要优点是 。
下图是关于人体稳态及调节的相关问题,图甲是人体稳态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睾丸酮(雄性激素)的调节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知,在机体稳态调节过程中,细胞间可通过(写出两点)等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科学家研究发现,长期被消极情绪左右,会影响人的免疫力,导致免疫能力下降,请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
(2)据图乙abcd过程分析,睾丸酮分泌的调节机制和特点为:、。
(3)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的吸毒者进行了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作了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别 |
平均年龄 |
吸毒史 |
吸毒量 |
LH(mlu/mL) |
FSH(mlu/mL) |
睾丸酮(mlu/mL) |
吸毒者 |
23岁 |
4年 |
1.4g/d |
1.45 |
2.87 |
4.09 |
健康人 |
23岁 |
— |
— |
4.66 |
6.6 |
6.69 |
据表可知,吸毒者会减弱的过程是图乙中的(请填图中字母)。为了确定吸毒者睾丸酮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引起的,可将其体内LH和FSH,一段时间后测定其睾丸酮含量,与健康者比较即可确定原因。
图1中,Ⅰ~Ⅴ表示某植物细胞某些代谢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图2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该植物叶片1cm2重量(mg)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Ⅰ~Ⅴ过程,能产生ATP的是,产生ATP最多的过程是。物质a、b分别是。
(2)从图2分析,该植物的呼吸速率为(mg/cm2•h)(用图中字母表示),实际光合速率可表示为(mg/cm2•h)(用图中字母表示)。
(3)从图2分析,维持12小时光照,l2小时黑暗, 温度维持16℃,植物能否生长?。如不能生长说明原因,如能生长,求出1cm2叶片一昼夜增重多少mg?
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1)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1,起始密码子均为AUG。正常情况下,基因M在细胞中最多有 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 (填“a”或“b”)链中。若基因R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T—A突变为A—T,其对应的密码子由 变为 。
组合 |
亲本表现型 |
F1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红花 |
白花 |
||
Ⅰ |
红花×白花 |
503 |
497 |
Ⅱ |
红花×白花 |
928 |
1 |
|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深加工可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和果糖等。流程如下:
(1)分解玉米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是将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可被酵母菌利用发酵生产酒精,发酵过程中检测酵母菌数量可采用法。
(2)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通常选用法从玉米胚芽中提取。
(3)玉米淀粉经酶解形成的葡萄糖可在葡萄糖异构酶的作用下转化成果糖。利用技术可使葡萄糖异构酶重复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
无机盐 |
淀粉 |
纤维素粉 |
琼脂 |
CR溶液 |
水 |
|
培养基甲 |
+ |
+ |
+ |
+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两种培养基能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薇甘菊是首批入侵中国的外来种,也是世界上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每年我国因为薇甘菊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回答下列与之相关的问题:
(1)在薇甘菊的源产地中美洲,有多达160多种昆虫和菌类作为天敌控制其生长量,难以形成危害,这是长期的结果;在入侵地,薇甘菊和本土所有生物共同构成。
(2)某人承包了薇甘菊的部分入侵地,用除草剂除去全部薇甘菊和其他的野生植物,种植了一些观赏菊。一段时间后,发现地里又陆续出现了一些薇甘菊和其他野生动植物,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几年后有人发现地里植物上蚜虫增多,为了确定其种群密度,通常应采用法调查。
(3)田野菟丝子对很多菊科植物都有危害作用,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田野菟丝子对薇甘菊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田野菟丝子能够从菊科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从而导致其生长变慢,直至死亡。田野菟丝子和菊科植物的种间关系是。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花盆+生长良好的薇甘菊+不同数量的田野菟丝子
对照组:花盆+
b.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收割薇甘菊,去除田野菟丝子后称干重。实验结果如下图:
结果分析:
由图可知,随着接种的田野菟丝子数量的增加,薇甘菊光合作用积累的在减少。进行薇甘菊防治的最佳接种数量为。
(4)接种田野菟丝子并不是消灭薇甘菊的最佳方法,这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