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彭雪琴力崇俭朴,偶微服出状如村夫子。巡阅长江时,每赴营官处,营官急将厅事陈设之古玩及华焕之铺陈,一律撤去,始敢迎入。副将某以千金购玉钟,闻公至,捧而趋,砰然坠地。公见之,微笑曰:“惜哉!”副将悚服,不敢仰视。……
有人谒之于西湖“退省庵”1,公衣茧绸袍,加羊毛外褂,已裂数处,冠缨作黄色。室中除笔砚外,惟竹簏二事2。久之,命饭,园蔬数种,中置肉一盘而已。
【注释】①退省庵:彭雪琴晚年休憩之所。②事:件。
下列选项中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偶/微服出状如村夫子 B.偶微服/出状如村夫子
C.偶微服出/状如村夫子 D.偶微服出状/如村夫子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字意思。
有人之于西湖“退省庵”(     )         命饭,园蔬种(     )
彭雪琴的俭朴,表现在什么方面?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于令仪不责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子禽之禽:通“擒”,抓获 B.汝素寡悔素:一向,平时
C.问其所欲欲:欲望 D.卒为良民卒:最终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了,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好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夫而攻之环:(2)革非不坚利也兵:

(3)而去之委:(4)寡助之至: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环而攻之 不胜 委 去之 B. 然而不胜 得道 多助
C. 固国不 山溪 天下 所顺 D. 寡助 至 天下顺
3.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4.

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荣累之辨
(东汉)王充
高士所贵,不与俗均,故其名称,不与世同。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杨雄为双,吾荣之。身通而知困,官大而德细,于彼为荣,于我为累。偶合容说,身尊体佚,百载之后,与物俱殁,名不流于一嗣,文不遗于一札,官虽倾仓,文德不丰,非吾所臧。
  (王充《论衡 . 自纪》)
.翻译下面的句子。
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杨雄为双,吾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不赞赏怎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
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B.屠暴起(暴躁)
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D.止增笑耳(只有)

.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固以怪之矣

.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C.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
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

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
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一)
出师表
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 “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词句回答)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