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A.浓硝酸和液溴均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其目的是防止挥发 |
B.容量瓶、分液漏斗在使用时需要检验是否漏水 |
C.海带提碘实验中,灼烧海带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蒸发皿、泥三角、三脚架、酒精灯 |
D.向含有Fe2+的FeCl3溶液中通人Cl2或滴加H2O2均可以除去Fe2+ |
E.检验Na2SO3固体是否被氧化:
(2)某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SO2,并制备硫代硫酸钠(Na2S2O3),反应原理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已知硫代硫酸钠受热、遇酸易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c中试剂为 。
②反应开始后,c中先有浑浊产生,后又变澄清。此浑浊物是 (写物质名称)。
③d中的试剂为 。
④实验中要控制SO2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两条)。
⑤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人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 。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生产流程制备无水
,再用副产品
溶液吸收有毒的
。
Ⅰ.经查阅资料得知:无水
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他们设计了制备无水
的实验方案,装置示意图(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及操作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通入干燥的
,赶尽装置中的空气;③用酒精灯在铁屑下方加热至反应完成;④…… ⑤体系冷却后,停止通入
,并用干燥的
赶尽
,将收集器密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第③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
大部分进入收集器,少量沉积在反应管
的右端。要使沉积得
进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
(3)操作步骤中,为防止
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填步骤序号)。
(4)装置
中的冷水作用为;装置
的名称为;装置
中
全部反应完后,因为失去吸收
的作用而失效,写出检验
是否失效的试剂:。
(5)在虚线框内画出尾气吸收装置E并注明试剂
Ⅱ.该组同学用装置
中的副产品
溶液吸收
,得到单质硫;过滤后,再以石墨为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滤液。
(6)
与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电解池中
在阴极放电产生
,阳极的电极反应为。
(8)综合分析实验Ⅱ的两个反应,可知该实验有两个显著优点:①
的原子利用率100%;②。
为了探究
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
的氧化性
将光亮的铁丝伸入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
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
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可选用第试剂
溶液、
溶液、氯水。
(1)请完成下表: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除尽
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振荡 |
存在
|
|
取少量除尽
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振荡 |
存在
|
【实验结论】
的氧化产物为存在
和
Ⅱ.
的热稳定性性
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
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当反应结束以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
(2)装置B的作用是
(3)经小组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 ,其验证方法是
(4)【查阅资料】
和粉末的
均为黑色;
可溶于氨水。
【提出假设】试管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ⅰ
;ⅱ.
;ⅲ.
和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
操作 |
现象 |
a |
加入足量氨水,振荡 |
黑色固体不溶解 |
b |
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 |
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
【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固体产物成分的实验是(填实验编号)。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得出的
固体热分解的产物有。
既是制备其他含钛化合物的原料,又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白色颜料。
(1)实验室利用反应
,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制备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有关物质性质如下表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其他 |
-23 |
76 |
与
互溶 |
|
-25 |
136 |
遇潮湿空气产生白雾 |
仪器
的名称是,装置
中的试剂是。反应开始前依次进行如下操作:组装仪器、、加装药品、通
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反应结束后的操作包括:①停止通
②熄灭酒精灯③冷却至室温。正确的顺序为(填序号)。欲分离
中的液态混合物,所采用操作的名称是。
(2)工业上由钛铁矿(
)(含
、
等杂质)制备
的有关反应包括:
酸溶
水解
简要工艺流程如下:
①试剂
为。钛液Ⅰ需冷却至70℃左右,若温度过高会导致产品
收率降低,原因是。
②取少量酸洗后的
,加入盐酸并振荡,滴加
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再加
后出现微红色,说明
中存在的杂质离子是。这种
即使用水充分洗涤,煅烧后获得的
也会发黄,发黄的杂质是(填化学式)。
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1)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
①下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是。
②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
③设计实验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试管中,。
(2)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解食盐水制备Cl2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设计两种类型的原电池,探究其能量转化效率。
限选材料:ZnSO4(aq),FeSO4(aq),CuSO4(aq);铜片,铁片,锌片和导线。
①完成原电池甲的装置示意图(见图15),并作相应标注。
要求:在同一烧杯中,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
②铜片为电极之一,CuSO4(aq)为电解质溶液,只在一个烧杯中组装原电池乙,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负极。
③甲乙两种原电池中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其原因是。
(3)根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为减缓电解质溶液中铁片的腐蚀,在(2)的材料中应选作阳极。
固体硝酸盐加热易分解且产物较复杂。某学习小组以
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探究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
甲:
、
、
乙:
、
、
丙:
、
丁:
、
、
(1)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
查阅资料得知:2
+2
=
+
+
针对甲、乙、丙猜想,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加热、夹持仪器等均省略):
(2)实验过程
①取器连接后,放人固体试剂之前,关闭
,微热硬质玻璃管(
),观察到
中有气泡连续放出,表明
②称取
固体3 .79
置于
中,加热前通人
以驱尽装置内的空气,其目的是;关闭K,用酒精灯加热时,正确操作是先然后固定在管中固体部位下加热。
③观察到
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
中未见明显变化。
④待样品完全分解,
装置冷却至室温、称量,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 . 0
⑤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人适量水,未见明显现象。
(3)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① 根据实验现象和剩余固体的质量经分析可初步确认猜想是正确的。
② 根据
无明显现象,一位同学认为不能确认分解产物中有
,因为若有
,
中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填写化学方程式),溶液颜色会退去;小组讨论认定分解产物中有
存在,未检侧到的原因是。
③ 小组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上述实验设计仍不完善,需改进装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