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鸦片战争前英国国内政治活动的大事记:
1840年1月16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演说时声称中国禁烟使英商蒙受损失,并影响英王“尊严”。
1840年4月7日至9日,外交大臣巴麦尊在议会辩论中提出出兵进攻中国。
1840年4月10日,英国议会下院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对华战争军费案。
1840年4月10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各项论述正确的是
①英王在议会演讲但不立即决策说明元首是虚位,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②英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说明国王在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③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说明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④议会通过对华战争费案后英王同意对华宣战,说明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英国内战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中国20世纪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A.甲午战争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某条约规定:“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府。” “……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的报纸《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中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指的是( )

A.侵华英军 B.英法联军
C.发动甲午战争的日军 D.八国联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