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神宗以后的二程洛学、王安石新学与苏氏蜀学,南宋中期的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与浙东事功学派,虽然主张不一,甚至针锋相对,但都落在同一政治文化的框架之内。不同学派之间也能够实事求是肯定对方学术的可取之处。程朱学派尽管对王安石学术持激烈的批判态度,但朱熹仍认为“王氏新经尽有好处”。宋代重要的思想家无论是程朱派,还是心学派,几乎都有“出入释老”的经历,援佛入儒或援道入儒,吸收改造佛、道关于宇宙论和认识论的成果,来重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杨云峰《宋型文化与豫剧艺术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宋儒一反对前代儒家迷信经典、谨守故训的传统,先是对汉唐传注,进而对经典本身表示怀疑。疑传派主要活跃于宋仁宗亲政以前,代表人物有孙复、石介等。疑经派从仁宗亲政后发难,以欧阳修怀疑《周易》为最早,直到宋季王柏怀疑《诗》《书》,始终绵延不绝,李觏、张载、程颢、程颐等130位知名人士,怀疑对象遍及儒家十三经。疑经思潮摇撼了儒家经典的神圣地位,有突破藩篱、解放思想的作用。宋学思想家不避权威而好持异论,由疑古非圣进而议古;拟圣,分别撰写了“自出议论”的思想著作,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继先秦诸子百家以后又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
——杨云峰《宋型文化与豫剧艺术的人文精神》
材料三:宋代自太祖、太宗起,崇文抑武就立为祖宗家法。“优待文士”、“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等具体而微的政策导向与家法规定,导致政治氛围相对宽松,文化管理较为开放,有利于形成多元并存的兼容精神。兼容精神成为宋代知识分子的一般价值取向,这在宋学的开放性与自由度上表现最为充分。
——房峻峰《多了解一点宋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宋朝思想领域呈现的特点。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思想领域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航行有绝对自由。
(三)……自由地,坦率地和公平不偏地调整一切有关殖民地的要求。
(十一)……应保证现在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有无可置疑的生命安全和自由发展的绝对自由的机会。
(十四)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必须依据具体的协定,其目的是向大小国家同样提供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互相保证。
——威尔逊“十四点原则”
材料二 第四条:各缔约国主力替换总吨位按标准排水量计算不得超过如下:合众国525 000吨,英帝国525 000吨,法国175 000吨,意大利175 000吨,日本315 000吨。
——《五国条约》
请回答:
(1)一战后的战胜国是怎样“调整”德国殖民地的?(3分)
(2)材料一、二说明“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是否有“绝对自由”?(2分)
(3)举出与所谓“绝对公正的调整”的原则相违背的实例。(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总统再也不能像在我国如此之长的历史中那样仅仅是个国内人物了。我国在力量和资源上已升到头等地位,从今以后,我们的总统必须永远是世界列强领袖之一。
——布鲁斯特C.瓦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
材料二 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材料三 国际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倡导建立国际联盟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威尔逊“征服美国”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的原因有哪些。(5分)
(3)材料三中的观点是否正确?试举例说明。(3分)
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凡尔赛体系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决定了这一体系的不稳定性。图1、图2各反映了哪一对矛盾?除了上述矛盾之外,凡尔赛体系还包含着哪些矛盾?(4分)
(2)图3、图4所示人物有何主要贡献?(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以前,欧洲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这些投资每年产生大量的利润。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
在工业上,与此相同的格局也很明显,因为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
——《全球通史》
材料二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二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什么历史现象?(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W.E.B.杜波伊斯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7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死亡人数 |
受伤人数 |
经济损失 |
1 000万人![]() |
2 000万人![]() |
3 400多亿美元![]() |
材料二 (一战使)大量的房屋、铁路、桥梁、工厂、农田遭到破坏。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损失总计高达1 285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达1 115万吨。生产遭到沉重打击,纯粹从经济角度估计,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英国征服土耳其主要是依靠印度的人力,但是英国对古老土耳其帝国残存部分的主权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插曲。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独立,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地位了,从而创造了一个争相弥补的权力真空。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一战产生的严重后果。(3分)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英、美、日及俄国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