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一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相关的问题:
(1)图中所示结构只有通过 能观察到。此图中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 (填图中标号)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填图中标号和文字)。
(2)与人体内与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
(3)植物细胞具有,而该细胞没有的细胞结构是: 和 。
(4)控制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________中。
(5)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6)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提供有利条件,并被称之为“有机物合成的车间”的细胞器是[ ]________。
(7)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存在,但在动物和植物细胞中执行不同功能的细胞器是[ ]_ _______。
(8)①③④⑥⑦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 。
(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
在啤酒生产过程中,发酵是重要环节。生产过程大致如下: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糖度下降,酒精浓度渐渐上升,泡沫不断增多。当糖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结束发酵。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啤酒。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该过程表明啤酒酵母异化作用的特点是。
(2)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
(3)酒精主要是啤酒酵母菌进行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
(4)经测定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它发酵产物。其余1.5%则用于。
(5)请写出由麦芽糖→葡萄糖→酒精的反应方程式。
请回答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
(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
(2)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经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1的暴露出来,并传递给,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当机体两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
为了验证“植物主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能够抑制侧芽生长”,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选取健壮、生长状态一致的幼小植株,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植株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三组植株均切除顶芽。然后乙组植株切口不做处理,丙组植株切口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丁组植株切口处放置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
②将上述4组植株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
回答下列问题:
(1)各组植株侧芽的预期生长情况分别为:甲组;乙组;丙组;丁组。
(2)比较甲组与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
(3)比较乙组与丙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
(4)比较丙组与丁组的预期结果,能够说明。
(5)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的原因是。(2分)
填空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杂交育种是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类型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其特点是将两个纯合亲本的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
(2)若这两个杂交亲本各具有期望的优点,则杂交后,F1自交能产生多种非亲本类型,其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位于基因通过自由组合,或者位于基因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进行重新组合。
(3)假设杂交涉及到n对相对性状,每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彼此间各处独立遗传。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从理论上讲,F2表现型共有种,其中纯合基因型共有种,杂合基因型共有种。
(4)从F2代起,一般还要进行多代自交和选择,自交的目的是;选择的作用是。
(10分)某同学将生长一致的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阳光下培养,乙组置于黑暗中培养,其他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测定麦苗的干重,发现两组存在明显差异。
回答下列问题:
(l)两组麦苗中,于重较大的是____组,原因是____。
(2)观察叶片颜色,出现黄化现象的是____组,其主要原因是____。
(3)该实验探究了环境因子中的____对小麦____的影响。
(4)若将甲组置于红光下,乙组置于绿光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两组麦苗中干重较大的是甲组,原因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