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问题。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G蛋白偶联受体调控着细胞对激素、神经递质的大部分应答。下图表示甲状腺细胞膜内侧的G蛋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形成G蛋白偶联受体后被活化,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请回答:
(1)过程①需要细胞质为其提供 作为原料,催化该过程的酶是 。
(2)过程②除了图中已表示出的条件外还需要 。
(3)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或 。
(4)下图为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多选)。
A.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B.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即已开始
C.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
D.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
(7分)右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成分)。
(2)该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
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
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原理。
(3)在充分利用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同
时,通过饲养家禽、家畜,栽培食用
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
和发展经济相互协调,体现了生态工
程的▲原理。
(4)农业生态系统由于▲,其自我
调节能力较弱,稳定性较差。
(5)有些科学家指出,人类长期采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是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些外国专家来中国指导生态农业种植技术,其基本思路是:不耕地,不除草,只收割人类需要的可食部分。请你分析说明这种种植方式的优点有哪些?▲。
2(9分)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图表示人体的血糖平衡调节,请据此回答与稳态有关的问题。
(1)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2)血糖升高和血糖降低所引发产生的
物质A和B分别是▲。这
两种生理效应说明了相关激素间的
▲作用。
(3)人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
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
能合成并分泌▲,最终促使
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
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调节。
(4)甲状腺激素与垂体分泌的▲激素在调节机体正常发育方面表现为▲作用。
(5)某患者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图中最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11分)根据下列材料Ⅰ和材料Ⅱ,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Ⅰ:供体器官的短缺和排斥反应是制约器官移植的两个重要问题。而治疗性克隆能最终解决这两个问题。图A表示治疗性克隆的过程。
材料Ⅱ:科学家做了让羊产牛奶的构想,图B表示其过程。
(1)请在图A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生物学名称:①▲;②▲。
(2)图A中③④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3)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的研究。你认为治疗性克隆有什么意
义?▲(至少答两点)。
(4)图B中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至少写到3个)。
(5)小羊a、小羊b、小羊c表现的遗传性状是否相同?▲,原因是▲。
(6)有人设想将羊体细胞与牛体细胞进行融合,以获得新物种“羊—牛”,你认为依
据目前的生物技术和理论能否实现这一构想?▲,理由是▲。
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疾病。目前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是骨髓移植,但骨髓配型的成功率较低,大大限制了白血病的治疗。随着基因工程的日渐兴起,迎来了基因治疗白血病的曙光。请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骨髓移植必须进行骨髓配型实验,原因是▲。
(2)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前先要进行培养。动物细胞培养一般分为▲和▲两个
阶段,培养时除需要适宜的温度、营养、无菌无毒等环境条件以外,还要向培养液中
通入氧气和二氧化碳。通入氧气的原因是▲,通入二氧化碳原因是▲。
(3)在进行细胞移植前,若对移植的细胞进行基因改造,基因改造是否成功,需要对受体
细胞进行检测,在分子水平上检测是否翻译成了相应蛋白质的原理是▲。
(4)基因工程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虽能生产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的
蛋白质,但最终还须通过改造基因来实现,原因是▲。
(5)人类蛋白质组计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又一重大的科学命题,我国科学家承担的任务是▲。
某同学在调查一农田生态系统时,考察了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请根据已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农民在浸种、催芽时,种子开始主要靠 作用吸水,发芽后主要靠 作用吸水。经研究分析100kg的干种子催芽后能得到300kg发芽的种子,这时种子与发芽前相比较,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变化是:水分 、矿物质 、有机物 。
(2)早春种子播在秧田里,用薄膜覆盖,可缩短种子萌发的时间。其原因是膜内温度
,使种子 作用加强,为萌发提供了足够的 。
(3)在稻苗生长期间,农民下田除草,喷洒农药,消灭稻苞虫,其目的是调整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更多流向 。在此稻田中具有捕食关系的生物是 ,具有竞争关系的是生物是 。
(4)仲秋季节,收获水稻后,有少数农民在稻田里焚烧稻秆,其主要危害是: 。
(5)为了减少稻田害虫的危害,防止农药污染,最好采用的措施是 。废弃的稻秆可科学利用,例如将稻秆还田或以稻秆为原料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最终稻秆或“再生纤维共混膜”会被 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