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2年9月,某村在坚持土地归村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对全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并率先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对全村4486亩耕地进行流转。在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的组织下,先后召开14次村民代表会、4次村民大会达成共识,2073名村民每人1亩地以土地承包权入股,每年每股保底分红600元。其余2000多亩耕地作为集体股,40%给村民进行二次分红,60%村集体留用。该村建立了以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为主导、以村民监督为重点的监管体系,监督土地流转分红兑现全过程,保证耕地用于农作物种植。到2014年底,该村发展起大型家庭农场20多个、农业园区6个,村集体收入由35万元增长到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万元。
2015年2月,该村原行政村撤销,改为三个社区,每个社区村民依法直接选举产生社区村民委员会。各社区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处处为村民着想,加大投入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依法对村民居住环境、社会治安等进行农村综合治理。如今,该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说明该村是怎样深化农村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改革的。
(2)结合材料,说明该村进行发展经济和乡村治理的做法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氏族制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下表显示农村公共投入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投入项目(每1元)
通讯
道路
教育
科技
可增加GDP(元)
1.91
2.12
3.71
9.59[

材料二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两个: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包括农村的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设施等;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来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 公共事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相关经济学,简要说明加大财政对农村公共投入的作用。(16分)

材料一:孝感以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而得名。2010年10月23日,第三届中国(孝感)汉字书写节暨第五回中国硬笔书法大展在孝感高中举行。近年来,孝感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为目标,坚持举办孝文化节,提高了市民文明素质,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促进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孝感汉字书写节已成为孝感市民喜爱的文化盛会和艺术大餐,成为孝感创孝文化特色,树孝文化品牌,建孝文化名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材料二:201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揭晓:重庆因唱红打黑成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词是:沧桑的大足石刻,笑看百年风云。翻滚的川江波涛,诉说时代绵延。挥手之间,山城巨变。高峡平湖舒放胸怀,嘹亮红歌暖热千万心。面貌重振,效率提速。重重迷雾散尽。热辣之都,民生之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你就传承孝文化、打造孝感“孝道之都”提出合理化建议。
(2)重庆“扫黑唱红”弘扬了主旋律,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发展。结合材料二,分析我们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火炬的依据。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在西风东渐的潮流中,我们一直在向西方学习。然而,在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中,中国文化长期处于失语状态,文化中国成了一个遥远、模糊不清、充满病态的被歪曲的形象。
材料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获得了全面高速的发展,迎来了空前的大发展、大繁荣。2008年奥运会是展示和平崛起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历史转折点的重要时刻。奥运会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中国融入世界”提供了一个全球平台,展示了浑浩博大、端方厚重的历史文化,上海世博会则首开中国工业化之路的现代文明特色,世界看到了一个传统与现代充分融合的中国。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文化长期处于失语状态的根本原因。
(2)运用(1)的结论,联系国际社会的形势,分析将“文化中国”的形象推向世界的理由。

2010年10月31日,历时184天的上海世博会正式落下帷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直面的热点话题。
材料一:加速城市化进程是国人的普遍关注和祈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是17.9%,到2009年这一数据已达到46.6%。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城市化率将突破50%,到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将新增3亿人口。不过,城市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等诸多矛盾也开始凸显。并且,随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社会保障与城市管理水平也没有及时跟进。过去,人们对城市生活充满向往;如今,人们则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
材料二:有人说,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参展的重点不是推销产品,而是展示其如何进行城镇化的理念。因此,通过上海世博会,中国应该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让城市更适合人类的生存,让人们在城镇里生活的更舒适。
(1)结合材料一,谈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认识论意义。
(2)为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某市民拟就当前的城镇建设向有关部门(机关)提建议,请你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他选择合适的部门(机关)并说明理由。

(35分)材料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在京召开,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二: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时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空前繁荣,硕果累累、亮点频频,整体规模和实力快速提升。如,我国电影产量由2003年的100部以下上升到2010年的526部,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然而,广电总局有组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开拍的电视剧中,超过50%是各类翻拍据。其中,对中国传统经典著作的翻拍尤其流行。不过,很多翻拍和改编,常让观众顿生“气死吴承恩,哭死曹雪芹”,甚至有人进行了像孙悟空爱上白骨精、武松爱上潘金莲这样的爱情创新。
(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简要说明政府应怎样关注民生?(8分)
(2)结合材料一,说明加快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哲学依据?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