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赏析
(一)
芋老人传 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芋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释】讲钧礼:行平等之礼,意即免除了尊贵上下之礼。钧,通“均”。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固以怪之矣 | B.祭以尉首 |
C.扶苏以数谏故 | D.杀之以应陈涉 |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恩图报,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了。 |
B.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而当上相国之后,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 |
C.文章由相国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 |
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事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表述清楚。 |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辍箸叹曰 ②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③犹是芋也 ④岂独一芋哉
翻译
(1)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译文:
(2)老人知道者!
人有从①学者②,遇③不肯教,云④:“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⑤渴⑥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⑦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从:跟随②者:的人③遇:董遇,人名④云:说⑤苦:苦恼⑥渴:迫切地⑦或:有的人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其义自见________________(2)苦渴无日__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反映了关于学习的哪两方面的道理?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请你说说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1)项为之强 _________________(2)为之怡然称快___________________
(3)盖一癞蛤蟆______________ (4) 鞭数十 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翻译下面语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攘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攘:偷、盗。损:减少。斯“这、这样。解释划线的词。
月攘一鸡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斯速已矣把下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面划线词语。
项为之强徐喷以烟二虫尽为所吞鞭数十下列句中划线的“之”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它几项的是()。
A.使之冲烟而飞鸣 | B.观之,兴正浓 | C.心之所想 | D.驱之别院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古文选段,回答题目。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下列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B无案牍之劳形闻之,欣然规往
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钟爱,人该有很多了。 |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长上碧绿的台阶,青草的颜色映入青翠的帘子。 |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
下面各句是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
B.乙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先用“出淤泥而不染”总括莲花的品格,再分别从几个方面赞扬了莲花象征了君子的庄重、质朴、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美名远扬等美好品质。 |
C.乙文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 |
D.甲文通过对所居房屋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