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解释爱因斯坦的重要地位时如此说道:“过去的100年里,全世界发生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一个世纪都多得多。其原因不是政治或经济上的,而是技术上的——技术直接来自基础科学的进展。任何科学家显然都不能像爱因斯坦那样代表这些进展。” “这些进展”应指 ( )
| A.系统合理地说明了自然界的力学现象 |
| B.发现了热辐射过程中能量分布的规律 |
| C.提出了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 |
| D.提出物质波理论,发现了量子论 |
在近代中国,改名成为一种时尚,如胡适原学名胡洪骍,他在上海因听人讲解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原理,而改名为胡适;诗人柳亚子原名慰高,号安如,因仰慕法国思想家卢梭,改字人权,号亚卢,意为亚洲之卢梭,后觉不够谦逊,改为亚子。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崇尚西方思想文化 | B.改名已趋向政治化 |
| C.全盘否定本国文化 |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下图是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的北大校徽(后称“北大红”),刘半农戏称为“哭脸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传统的瓦当形象,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
| B.隐含了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取向 |
| C.承载了北大人“肩负重任”的理想与追求 |
| D.反映了“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学术精神 |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属于
| A.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 | B.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 |
| C.维新运动中的维新派 | D.辛亥革命中的革命派 |
1804年春,贝多芬完成《英雄交响曲》并题写了“贝多芬献给波拿巴”的献词;当得知拿破仑称帝时,他将总谱写有献词的封面撕下,并在后来出版时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一事实主要反映了贝多芬
| A.注重不断提高音乐创作水平 | B.敢于正视并修正自己的错误 |
| C.具有反封建与争民主的精神 | D.具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思想 |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主要是基于
|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传统 |
|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