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I、 甲同学向1 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II、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III、 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 ;他的操作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
(3)丁同学将所制得的Fe(OH)3胶体分成两份,并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中一份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 。
②向另一份中不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
(13分)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固定、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氨气制取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装置①制取N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测定生成的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中所盛试剂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装置②制取并收集干燥的NH3,烧瓶内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液漏斗中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_(填装置序号).
(3)若用下列各种试剂组合(其它条件相同)进行制取氨气的对比实验,测出氨气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表:
试剂:6.0 g Ca(OH)2(s,过量),6.0 g CaO(s,过量),5.4 g NH4Cl(s),5.4 g (NH4)2SO4(s).
试剂组合 |
①Ca(OH)2 NH4Cl |
②Ca(OH)2(NH4)2SO4 |
③CaO NH4Cl |
④CaO(NH4)2SO4 |
NH3体积( mL) |
1344 |
1364 |
1792 |
1753 |
从表中数据分析,实验室制氨气的产率(产率=×100%)最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用下图装置进行转化为
的转化率测定实验:
;
。已知:
熔点(![]() |
沸点(![]() |
|
![]() |
-72.4 |
-10 |
![]() |
16.8 |
44.3 |
(1)要顺利进行实验,上图Ⅰ、Ⅱ、Ⅲ处各应连接合适的装置(可重复使用),请从下列A~E中选择适宜的装置,将其序号填入空格内。
(2)将装置连接好,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不必写具体过程)。
(3)实验时,浓硫酸能顺利滴入烧瓶中,甲装置所起的作用是。
(4)开始实验时,先从乙处均匀通入,为使
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时滴入浓硫酸与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
(5)实验中“当表面红热时,应将酒精灯移开一会儿再加热”,以防温度过高,这样做的原因是;若用大火加热有
处的反应管时,
的转化率会(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6)实验时若用25.2g的,加入的浓硫酸是足量的,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
一段时间,称得Ⅱ处装置的质量增加11.3g,则本实验中
的转化率为%(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某小组同学将一定浓度NaHCO3溶液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生成了沉淀。甲同学认为沉淀是CuCO3;乙同学认为沉淀是CuCO3和Cu(OH)2的混合物,他们设计实验测定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
(1)按照甲同学的观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乙同学认为有Cu(OH)2生成的理论依据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两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
①在研究沉淀物组成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具体操作依次为、洗涤、干燥;
②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③实验过程中有以下操作步骤: a.关闭K1、K3,打开K2、K4,充分反应 b.打开K1、K4,关闭K2、K3,通入过量空气c.打开K1、K3,关闭K2、K4,通入过量空气。正确的顺序是(填选项序号,下同);若未进行步骤,将使测量结果偏低;
④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m g,装置D的质量增加了n g,则沉淀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
大理石中含有的主要杂质是氧化铁,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大理石为原料制取安全无毒杀菌剂过氧化钙的主要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A的名称是;
(2)操作I的目的是;
(3)本实验需要多次使用玻璃棒,则本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
(4)写出反应②中生成CaO2·8H2O的化学方程式:;
用50 mL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测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反应热。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 t2/℃ |
温度差 (t2-t1) /℃ |
|||
HCl |
NaOH |
平均值 |
|||
1 |
25.5 |
25.0 |
25.25 |
28.5 |
3.25 |
2 |
24.5 |
24.5 |
24.50 |
27.5 |
3.00 |
3 |
25.0 |
24.5 |
24.75 |
26.5 |
1.75 |
(1)在该实验中,量取50 mL 盐酸或NaOH 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_________。
(2)装置中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上表所示,其中记录的终止温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
(4)计算该实验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kJ(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 )。
(5) 如果用50 mL 0.55mol/L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通过测得的反应热计算中和热,其中和热△H会偏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