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 B.自经丧乱少睡眠贤者能勿丧耳 |
C.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D.不以其道得之 策之不以其道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_ ⑵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
⑶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 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
翻译
⑴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文分别批评和嘲讽了哪种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回答后面问题(共11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不蔓不枝
③亭亭净植④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下面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语段【乙】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体会它的妙处。
请比较以上两篇选文。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周敦颐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苏轼被贬谪后
的态度。
课外文言文阅读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居家恒服布衣 (2)实勉我也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
“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的态度。
课内文言文阅读
出师表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
C.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 D.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经赞叹“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又在《书愤》诗中赞“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请结合选文,从语言得体的角度,举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吾孰与徐公美②徐公来,孰视之 |
B.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②予观夫巴陵胜状 |
C.①闻寡人之耳者②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
D.①燕、赵、韩、魏闻之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把“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翻译成现代汉语。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结果是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朝政,“战胜于朝廷”。 |
B.本文希望执政者拥有“察纳雅言”的行政风格,“兼听则明”的行事态度。 |
C.本文是一篇设喻说理的文章,虚实结合,虚写邹忌之“蔽”,实写“王之蔽甚”。 |
D.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这种三层排比的结构,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2)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3)屠暴起《狼》
(4)小大之狱《曹刽论战》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