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 B.自经丧乱少睡眠贤者能勿丧耳 |
C.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D.不以其道得之 策之不以其道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___ ⑵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
⑶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 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
翻译
⑴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文分别批评和嘲讽了哪种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戴胄犯颜执法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眹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忿()狱()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卿欲守法而使眹失信乎?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文言文阅读。
张齐贤明察
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①。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
奴乘间②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③ 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
齐贤悯然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④百官,志在激浊扬清⑤,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奴震骇,泣拜而去。
(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
【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称,主管水陆运输。 ②乘间:乘着空闲。③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④进退:任免。⑤激浊扬清:揭露丑恶,发扬正气。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尝为江南转运使为:(2)念汝事我久念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奴震骇,泣拜而去。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张齐贤这样处置奴仆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4. |
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文言文阅读(8分,每小题2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 过,然后能改;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雠敌,恶之如鸱枭⑤。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⑤鸱枭(chī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举于海(举:被举用,被选拔) |
B.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劳:劳动) |
C.曾益其所不能(曾:同 “增”,增加) |
D.凌忽长者,轻慢同列(慢:怠慢) |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A.恶之如鸱枭 |
B.辍耕之垄上 |
C.孔子云:“何陋之有?” |
D.醉翁之意不在酒 |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孟子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
B.【甲】文中,孟子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
C.【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家拂士,没有敌国外患,国家就兴盛了。 |
D.【乙】文中,作者批评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着。 |
对【乙】文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
B.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没有学问。 |
C.既然自己把学问给损害了,还不如没有学问。 |
D.既然这样用学习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
【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1.武阳君:苏轼的母亲。2.鷇 kou:初生的小鸟。3.忮zhi:凶狠。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信于异类也()(2)去人太远()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
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