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完成下列问题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是            ,“风骚”原指《     》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       》。上阕的表达方式是             ,下阕则主要是            
加线句运用的修辞是(   )

A.夸张、排比、比喻 B.夸张、比喻、拟人
C.比喻、对偶、拟人 D.比喻、夸张、借代

“望”和“惜”各贯穿到词中的哪一句?(   )

A.长城内外秦皇汉武 B.原驰蜡象成吉思汗
C.大河上下唐宗宋祖 D.欲与天公试比高只识弯弓射大雕

表现全词主旨的一项是(   )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江山如此多娇
C.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在词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文言虚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注:①碧砌:青石台阶。
有人认为“飞月向南端”中“飞”用得极好,请你作简要赏析。
诗歌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蒋士铨的《岁暮到家》一诗,完成后面小题。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①岁暮:年终。②及辰:及时,指在年底前赶到家。③寒衣:御寒之衣。④低回:徘徊(huái)。有纡回曲折之意,这里指回答母亲问话时复杂的心态。⑤风尘:这里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诗人着重刻画了慈母的形象,具体表现在怜、等动词上。
从尾联中看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和本诗一样,孟郊的一诗也通过细节描写刻画母亲的爱心,都选择寒衣针线这一母爱的寄托物来抒情,其中末句“谁言寸草心,”意味更为深长。

阅读范成大的《田舍》,完成后面小题。
田 舍①
【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下列诗文中所描写的人物活动和本诗相似的一项是

A.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D.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综观全诗,诗中到处洋溢着一种“”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语回答)
结合全诗分析“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一联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两小题。
恨别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河阳,地名。末句中“司徒”即指时任检校司徒的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后,又急欲直捣安史之乱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
诗歌首联中的“五六年”这一数量词交代了因战乱和家人分别时间之长,与颔联中的“”字相呼应。
“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诗歌的颈联描写了诗人夜醒昼眠这两个生活中的细节,有人说这两句描写有悖生活常理,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展开想象与联想,描绘一、二两句展现的画面。
王安石的“绿”,由“过、到、入、满”等经几次涂改方始得来,足见锤炼功力。韩琮在此炼得“青”字,早于王安石几百年,你能咀嚼出这个字的韵味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感受。
请结合诗句回答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