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物质性质的重要因素是物质的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和B为第三周期元素,其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电离能/kJ·mol-1 |
I1 |
I2 |
I3 |
I4 |
A |
578 |
1817 |
2745 |
11578 |
B |
738 |
1451 |
7733 |
10540 |
A通常显 价,A的电负性 B的电负性(填“>”、“<”或“=”)。
(2)科学家通过X射线探明,KCl、MgO、CaO、TiN的晶体结构与NaCl的晶体结构相似。下表是3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数据:
离子晶体 |
NaCl |
KCl |
CaO |
晶格能/kJ·mol-1 |
786 |
715 |
3401 |
离子键的强弱可以用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来衡量,KCl、CaO、TiN 3种离子晶体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MgO晶体中一个Mg2+周围和它最邻近且等距离的Mg2+有 个。
(3)研究物质磁性表明:金属阳离子含未成对电子越多,则磁性越大,磁记录性能越好。离子型氧化物V2O5和CrO2中,适合作录音带磁粉原料的是 。
(4)某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其分子内不含有 (填字母)。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氢键
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氢层被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里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反应为:O3O2+O Cl+O3―→ClO+O2ClO+O―→Cl+O2 总反应:2O3―→3O2
(1)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
A.反应物 B.生成物C.中间产物 D.催化剂
(2)O3和O2是( )
A.同分异构体 B.同系物
C. 氧的同素异形体 D.氧的同位素
某同学称取9 g淀粉溶于水,测定淀粉的水解百分率。其程序如下:
淀粉溶液混合物
混合物红色沉淀D
(1)各步加入的试剂为:
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加入A溶液而不加入B溶液是否可以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析出1.44 g红色沉淀,淀粉的水解率是__________。
甲、乙两位学生分别做淀粉水解产物检验的实验,操作如下:学生甲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加热10 min后,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无银镜出现,另一份溶液加入碘水,结果无蓝色出现;学生乙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少许,加热45 min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有银镜产生,另一份溶液中加入少量碘水,未出现蓝色。试回答:
(1)学生甲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甲的实验现象,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_______。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
(2)学生乙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乙的实验现象,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_______。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
森林是国民经济的宝贵资源,它不仅提供木材和多种林副产品,而且在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试回答:
(1)森林通过什么途径吸收CO2,防止温室效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分子由很多个________单元构成,在每个单元中含有________个羟基,所以纤维素能发生____________反应,它与浓H2SO4和浓HNO3的混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纤维素在浓硫酸的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结构简式)。写出在医学上检验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取1 mol葡萄糖进行下列实验:
(1)银镜反应时,需银氨络离子______mol,反应后葡萄糖变为________,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与醋酸反应生成酯,从理论上讲完全酯化需______g醋酸。
(3)若使之全部转化为CO2和H2O,所需氧气的体积在标况下为______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