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A(g)+2B(g) C(g)+D(g),在不同温度下,D的物质的量n(D)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700℃时,0~5min内,以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2) 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A)不变
C.v正(B)=2v逆(D) D.c(A)=c(C)
(3) 若最初加入1.0 mol A和2.2 mol B,利用图中数据计算在800℃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 800℃时,某时刻测得体系中物质的量浓度如下:c(A)=0.06 mol/L,c(B)=0.50 mol/L,c(C)=0.20 mol/L,c(D)=0.018 mol/L,则此时该反应__________(填“向正方向进行”、“向逆方向进行”或“处于平衡状态”)。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组装如下图所示装置,a为铁片,b为石墨,请回答: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该装置是将(填能量转化的形式),符合该装置的化学反应类型一定是反应。
(2)若容器内盛有H2SO4溶液,则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b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导线中电子流动的方向是(用“a→b”或“b→a”表示)。
(3)若容器内盛有NaCl溶液,则a为极(填电极名称);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向(填“a”或“b”)极方向移动。
煤炭可以转化为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
(1)用煤可以制得水煤气。工业上可用煤和水通过水煤气法制氢气,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C(s)+O2(g)=CO(g)
H1=-110.5 kJ/mol
2H2(g)+O2(g)=2H2O(g)H2=-483.6 kJ/mol
试求水煤气法制氢气的反应的反应热H3。
C(s)+H2O(g)=CO(g)+H2(g)H3=kJ/mol
(2)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则此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H2O(g) CO2(g)+H2(g),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O和H2O浓度变化如左下图,则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mol/(L·min)
(2)t1℃(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右表。
①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C1数值________0.08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问,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
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单选)。
A.增加水蒸气 | B.降低温度 | C.使用催化剂 | D.增加氢气浓度 |
短周期元素Q、R、T、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
Q |
R |
|
T |
|
|
W |
(1)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Q__________R(填“强于”或“弱于”)。(3) W的单质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浓溶液共热能发生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是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子序数比R多1的元素的一种氢化物能分解为它的另一种氢化物,此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 L的甲气体与0.5 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A是化学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B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他们之间并能进行如图所示的相互转化。
(1)写出A的结构简式 ,F中所含决定化学性质的原子团的名称为
(2)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反应①: ,反应类型
反应②: ,反应类型
反应③: ,反应类型
反应④: ,反应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