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一、图二所示的实验。
(1)可通过观察图一的现象: ,而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你认为还可以作何改进? 。
图一 图二
(2)检查图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图二所示实验中需测量的数据是 。
(10分)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组成。取W 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现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首先要通入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图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有__________:(用字母填空,下同),操作时应先点燃__________处的酒精灯。
(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取N2的体积时,应注意: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6)实验中测得N2的体积为V 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为确定此氨基酸的分子式,还需要的有关数据有___________ (用字母填空)。
A.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 |
B.生成水的质量 |
C.通入氧气的体积 |
D.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
某溶液中含有、
、OH-、Cl-,若只允许取两次该溶液而把四种离子分别检验出来,则检验的步骤顺序应为:
(1)先检验________,加入________试剂(或溶液)
(2)然后检验________,加入________试剂(或溶液)。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再检验________,加入________试剂(或溶液)。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检验________,加入________试剂(或溶液)。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某物质可能含有炭粉、CaCO3、CuO、Fe2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1)取样品,加热至高温,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2)往冷却后的固体残渣中加入足量的稀HCl,固体残渣全部溶解,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气体。
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属于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用50 mL 0.50 mol · L-1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 · Lf-1的氢氧化钠溶液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完成下列问题:
(1)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环形玻璃搅拌棒能否用环形铁质搅拌棒代替?______(填“能”或“不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要用0.55 mol · L-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若改用60 mL 0.50 mol · L-1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 · L-1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若实验操作均正确,则所求中和热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
(4)已知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57.3 kJ的热量,则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某同学利用上述装置做实验,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测得的结果偏低,请你分析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将50 mL 0.55 mol · L-1的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 mL 0.55 mol · L-1的氨水
e.在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f.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SO2并验证SO2某些性质的装置图。试完成下列问题:
(1)⑥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证明SO2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
(3)②中的品红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SO2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4)③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SO2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5)④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SO2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
(6)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