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19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改编自《百年中国》解说词
(1)材料认为“1919年是全新时代的开始”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中表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2)中国共产党何时诞生于哪一会议?材料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总结经验……”,哪一会议之后“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
(3)材料中“正确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正确革命道路”的开端性事件。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欧盟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其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措施是哪项?(3分)
材料二(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魏书•高帝纪下》
(2)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的主要措施。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四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相似之处?
材料五 1982年,(南海)大沥公社实行包产或包干到户,即按人口、劳动力或者按人口比例分包耕地到户,分包户实行经营自主,除必须完成上调任务以外,盈亏自负。……生产面貌均有明显起色,生产者也从过去统一排工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经营其他产业。
——《南海县志•农业》第十四卷
(4) 据材料五简要分析80年代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该变化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7分)
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柞,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三 1956年—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56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建交国家数
25
49
54
69
87
88
95


(1)材料一中 “唯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旧中国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中“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的外交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有哪些体现?
(3)结合材料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又有了什么新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回顾近代中国曾是:“百年魔怪舞翩跹”,而今“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声标志着中华民族经历了百年抗争,终于迎来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喜庆与豪迈。
材料二:“一五”期间成绩辉煌,但它本来应只是一个新的工业化时代的开端。只是,由于政治上的种种失误第一个五年计划意外的成了新中国经济史上一个特殊的标杆,“一五”成了中国大工业的开端,成了建设的象征,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
材料三:流行语收集:
A农民翻身得土地B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多快好省,赶英超美
E一化三改 F改革开放春风来
G科学发展奔小康 H特区建立谋发展
材料四: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历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49年10月1日哪一事件宣告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新中国的成立有何意义?
(2)“一五”期间我国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举两例即可)接下来由于政治上的哪些失误,使得“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
(3)在这些流行语中 ,发生在20世纪五十年代的有哪些?其中“农民翻身得土地”是得益于我国党和政府的什么政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负面作用流行语又有哪些?从这些失误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经验教训?
(4)材料四中“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请你结合实例说一说这一伟大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怎样不断显示出来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峡两岸鲜花开,统一的旗帜升起来。一国两制决策好!统一的号角响起来。我们本是一家人,我们本是亲骨肉,我们盼望早团圆,没有理由常分开。没有理由常分开。
——《海峡两岸歌》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 材料一中“一国两制”是谁提出的伟大构想?在我国首先得到成功实践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二

(2) 材料二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心情?
(3)作为一名初中学生,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请你提出来一些好的建议。(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
材料二:“政治上结束战国纷争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纷争却是在汉代。”
――《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材料三: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豪强、官吏进行监督。公元前106年,将全国分成了十三个监察区,每个区叫做部,每部派出一名刺史,中央的刺史叫做司隶校尉,其他十二个州都叫刺史。
请回答:
(1)为避免材料一的问题,秦朝开创的政治体制是?在地方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 “政治上结束战国纷争是在秦代” 是指
(3) “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是指?其影响是?
(4)材料三中加强对官员监督的皇帝是?他铸造的钱币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