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 B.揭示了明朝灭亡的社会根源 |
| C.宣扬复兴昔日老庄之学 | 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一个几亿入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的实现了如此困难复杂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一“历史性胜利”是指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实现 |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
| C.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
从1976年10月到1977年6月,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252次,平均每月32次;从出访国看,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比较显著: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作用是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B.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C.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 | D.拓宽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 |
下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
|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 |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使用权 | B.土地的用途 | C.土地的所用权 | D.土地的规模 |
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