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右图,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型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K1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
| B.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 |
| C.K2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
| D.K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 NA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0.001 mol气体 |
常温时,将V1 mL C1 mol·L-1的氨水滴加到V2mL C2 mol·L-1的盐酸中,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若混合溶液的pH=7,则C1V1> C2V2 |
| B.若V1=V2, C1=C2,则混合液中c(NH4+)=c(Cl_) |
| C.若混合溶液的pH="7," 则混合液中c(NH4+)=c(Cl_) |
| D.若V1=V2,且混合液的pH<7,则一定有C1<C2 |
太阳的中心部位进行着氢原子变为氦原子的核聚变反应。每秒钟约有6亿吨氢变成氦。该过程中原子质量的一部分(约7%)变成能量,于是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原子变成He原子属于化学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 |
| B.He原子半径大于H半径 |
| C.在一定条件下质量可转变成能量 |
| D.在遥远的将来(约50亿年后)太阳会“烧尽” |
现有两种高聚物A、B,A能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B不溶于任何溶剂,加热不会变软或熔融,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高聚物A可能具有弹性,而高聚物B一定没有弹性
B.高聚物A一定是线型高分子化合物材料
C.高聚物A一定是体型高分子化合物材料
D.高聚物B一定是体型高分子化合物材料
美国学者米勒在一烧瓶中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充入CH4、NH3、H2、水蒸气等气体经连续7天电火花放电后获得了氨基酸,此实验为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创造了条件,证明了生命起源是通过化学过程而进行的。该实验的机制是()
| A.火花放电发出的光加速了化学反应 |
| B.通过电场将气电离或断开化学键 |
| C.提供能量使气体分子能级增大 |
| D.通过电场使气体分子加速碰撞 |
2003年1月5日,在太空遨游了92圈的“神舟”四号飞船顺利回收。在“神舟”四号上,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太空进行了用于“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空间分离提纯”的电泳实验。下列有关电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泳就是指电子在水中游泳 |
| B.电泳可以用于某些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
| C.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
| D.氢氧化铁胶体电泳时,其胶体微粒向阳极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