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为了测定铁红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过程分析。
[资料1]碱石灰既能吸收水又能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
[资料2]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去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
来检验CO2气体;
[资料3]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H2SO4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3H2OCO2↑+ CO↑+ 4H2O
(1)下列可用作草酸分解制取气体的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问题讨论】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A       B      C           D                 E            F
(2)实验前应先               
(3)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                      (填字母编号)。
a.浓硫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4)写出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B装置的作用是           
(6)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分别是:
①加热前          。 ②停止加热后           
(7)写出D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数据分析与计算】
[资料4]铁的常见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铁的质量分数
77.8%
70.0%
72.4%

(8)称取铁红样品10.0 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
①D中充分反应后得到Fe粉的质量为m g,则           < m <           
② 实验前后称得E装置增重6.6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        
【实验评价】
反思1:本实验中如果缺少C装置(不考虑其它因素),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反思2:请指出【问题讨论】中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火灾中含碳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有害有毒的烟雾是造成人员死亡的杀手之一。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研究烟雾的成分,他们利用实验室的设备模拟得到了火灾造成的烟雾,并进行处理后对所得的气体成分进行研究。
《提出猜想》(1)只有CO2;(2)(10)(3)既有CO2,也有CO。
《查阅资料》微量CO遇到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会立即变蓝;而CO2遇该试纸不变色
《设计方案》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下图所示实验,通过观察装置B、装置C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实验探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挤压混合气体的储气罐,随即打开弹簧夹,通入混合气体。
观察装置B、装置C中的现象
装置B中的现象是:
(11)
装置C中的现象是:
(12)
混合气体既有CO2,也有CO。
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

有同学设计如下装置设计来验证研究结果。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确认混合气体中存在CO、CO2实验结论的实验现象是(14)
(2)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5)
(3)装置A和C都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但作用是不同的,请分别写出装置A和C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 (16)(17)
(4)你认为第2套装置有哪些不合理之处:(18)
(5)上述2套装置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请你提出改进方法,画出需添加的仪器,并作必要的文字说明 (19)

小华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反应后为确定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刚好完全反应,他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5)
(2)小亮认为小华的结论不准确,他认为除了“恰好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 (16)
(3)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小亮推测的“第二种可能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品, (17)
(18)
确实是小亮推测的“第二种可能性”

(4)若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含溶质0.4克,则需要含溶质多少摩尔的硫酸溶液才能完全中和(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19)

设计除去杂质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括号中为杂质)
除杂质的实验方案

混合物
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
主要操作步骤
铜粉(锌粉)


FeSO4溶液(CuSO4


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同学运用学到的实验方法测定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目的》测定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原理》
(1)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与碘水反应,使碘水褪色;
(2)淀粉遇到碘水变色。
《实验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标准维生素C溶液、蒸馏水
《实验过程》
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 mL的下列物质:①蒸馏水,②标准维生素C溶液,
③橙汁,④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
步骤2:用4支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①~④支试管中逐滴滴加碘水至刚好变色,并记录滴数。
《实验记录》

测定物质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
1
8
15
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 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
(2)有的同学认为测定物质标准维生素C溶液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 (填序号)情况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A.每次实验所用饮料的颜色不同 B.量取的被测试物质的体积不同
C.试管的大小不同D.没有用同一规格的胶头滴管滴加碘水
《回顾与反思》实验中所用的淀粉溶液的作用是

小林仔细阅读加碘自然盐包装袋上的说明(部分说明如图所示),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并进行实验探究。

问题一:食盐加碘可以有效地预防
问题二:食盐是比较稳定的,而说明中强调“防热”是否因为受热会造成碘的损失?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老师指导他们将一定浓度的碘酸钾溶液分成5等份,于不同温度下加热十分钟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测定碘酸钾浓度,计算碘损失率并记录如下:

温度
30℃水浴
50℃水浴
80℃水浴
100℃水浴
煮沸
碘损失率(%)
0
0.3
0.67
1
5.56

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后,小林建议妈妈烧菜时最好是菜出锅前再放碘盐。
问题三:烧菜时加醋对碘的损失率是否也有影响?
《实验二》探究酸碱性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1)此组对照实验,要控制在碘酸钾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加热的均相同,溶液的不同的条件下进行。
(2)实验中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不能选用的是(填序号)。
A.氢氧化钠 B.纯碱粉末 C.食盐晶体 D.食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