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甲所示装置“比较不同液体吸热升温特点”.在两个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初温、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盐水,用相同酒精灯加热直到沸腾.
(1)分别测量出水和食盐水的沸点,发现食盐水的沸点比水高.其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如乙图所示,水的沸点为 ℃.
(2)实验中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说明食盐水吸收的热量比水 (选填“多”或“少”).
(3)能否仅由“加热食盐水到沸腾需要的时间长”得出食盐水比热容大的结论?
答: ;其原因是: .
学习了电学知识后,小明对影响电阻大小的部分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器材有:开关、电流表、电源(电压恒为1.5V)各一个,三根完全相同的合金丝,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电路如图所示。将合金丝以不同方式分别接入电路A、B之间,闭合S后,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回答下列问题:
(1)图是一根合金丝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读数,请将其填入表格中。
(2)导体电阻的大小跟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A.电阻的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是:;
B.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是:。
(3)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4)此实验也可以得出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
【拓展】用上述合金材料制成常1m,横截面积1mm2的电阻丝的阻值为1Ω。而实验中所用合金丝的横截面积为0.5mm2,则一根合金丝的电阻为Ω,长度为m。
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的密度,(ρ水=1.0g/cm3,g取10N/kg)
(1)用细线讲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5所示,石块重N。
(2)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6所示,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N。
(3)石块的体积V=cm3;
(4)石块的密度ρ石块=g/cm3,
(5)【拓展】完成上述实验后,小明又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石块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收集了下表中的数据。
弹簧测力计示数/N |
3.2 |
2.6 |
1.9 |
1.2 |
液体的密度/g•cm3 |
0.8 |
1.1[ |
1.8 |
(1)将表格补充完整。
(2)分析上表,小明得出此装置可制作“密度计”的分度值是。
探究水沸腾时对温度变化的特点。
(1)图所示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
烧杯上加盖的目的是。
(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烧杯内水面上方气压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后,烧杯上方出现大量“白气”,和它的形成过程相同的是(选填序号)。
①冰 ②霜 ③雾 ④雪
实验桌上有带横杆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绳,另外还有钩码一盒,质量不等的滑轮2个,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证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
(1)写出实验步骤;
(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