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关于家庭亲子关系的调查中两段记录:
片段一:星期六,家里只有父子两人,父亲突然想:“如果今天我不主动和儿子说话,不知儿子会怎么样?”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父亲一直没跟儿子说任何一句话,两人都自顾自地做着自己的事情。等父亲做好饭时,才对儿子喊了一句:“儿子,可以吃饭了!”儿子吃完饭后,撂下碗筷又回到自己的房间去了,没跟父亲说过一句话,这时候的父亲感觉自己的心都要碎了:“其实我真的很想跟儿子聊一聊,可我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片段二:当我的父母与我交谈时,我感到一种压力,一种束缚感。当我想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但看着父母关切的目光,我又不想伤害他们,我觉得很累、很累……妈妈,你是否明白女儿真正想要的──你的理解和信任。昨天,我一回到家,就受到您的质问,您不知从哪里听来的风言风语说我这次考试作弊,你竟然相信了!听不进我任何的解释。我伤心极了,这次我的分数很高,同学们都在猜疑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您是我妈妈啊,连你都不相信我,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1)以上两个片段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我们应该如何与父母正常交往,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资料一:现在的银行一般都设有老人、残疾人、孕妇优先的窗口。是为了保护和关爱弱势群体。可是现实生活中,这些窗口往往成为有钱人的专门窗口。
资料二:
(1)现实当中还存在哪些差异或者不平等。(举两例,题目里面的除外。2分)
(2)对于现实当中的差异和不平等我们应该秉持的什么样的态度。
(3)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消除歧视,做到平等待人。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资料一:下个星期举行校教室文化评比,宣传委员菲菲在星期天下午缺席了全班集体布置行动。事后同学问起,菲菲说:“那天要和姑姑去逛商场,再说班级布置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班主任不是说了是自愿参加吗?”
资料二:在温州本就有施茶的传统,一群住在红日亭附近的街邻在免费提供凉茶,这么 一坚持就是四十多年。如今,红日亭不仅供凉茶,还免费施粥,民俗节日还能在吃上 荠菜饭、粽子等。这里如今被称为温州夏天最“凉爽”的凉茶铺,秋冬最“温暖”的早餐摊。
(1)请从责任角度,评价上述行为
(2)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信息一:遇到老人倒地扶不扶?近日,“四川达州3名儿童搀扶倒地老太被讹”,这一事件,引起公众的关注与讨论。
(1)根据右图和信息一说说市民不敢搀扶倒地老人的原因?
(2)请从平等待人的角度,谈谈搀扶倒地老人的必要性?
信息二:【美丽的谎言】沈阳一位大爷在大雪中被一骑电动车男子撞倒,扶起后对撞人者说,“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 其实大爷是名保安,每月工资1700元左右,根本没有医保,“就是为了给撞我的小伙子解解围,我也没啥大事儿。 ”
(3)为什么说沈阳大爷“我有医保”这句话是一句善意的谎言?
(4)信息二中的沈阳大爷给我们做人以什么启示?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既要培养权利意识,又要增强义务观念。
(1)感受权利义务
| 现象 |
享受什么权利或履行什么义务 |
| 为防流感扩散,我校由防疫部门组织实施消毒 |
① |
| 我们尊重班里不同民族同学各自的生活习俗 |
② |
(2)例析法律观点
有人认为,权利是为自己的,义务是为他人的。其实,无论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都是既利己也利人的。请举例说明。
观点A:我享受权利也有利他人。
举例说明: 。
观点B:我履行义务也有利自己。
举例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