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Al3+ Na+NO3- Cl- | B.K+Na+ Cl- NO3- |
| C.K+ Na+ Cl- AlO2- | D.K+ NH4+ SO42- NO3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
| B.进行焰色反应时,所用铂丝先用稀H2SO4溶液洗涤并充分灼烧 |
| C.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
| D.加热蒸干AlCl3溶液可制得AlCl3晶体 |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下列有关该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方法优点是操作简便、能耗低 |
|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
| C.“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过滤 |
| D.该方法可减少碳排放,捕捉到的CO2还可用来制备甲醇等产品 |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 ①中的物质 |
②中的物质 |
预测①的现象 |
|
| A |
淀粉KI溶液 |
浓硝酸 |
无明显变化 |
| B |
酚酞溶液 |
浓盐酸 |
无明显变化 |
| C |
AlCl3溶液 |
浓氨水 |
有白色沉淀 |
| D |
湿润红纸条 |
饱和氯水 |
红纸条褪色 |
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2Cl—+2H2O Cl2↑+H2↑+2OH— |
| B.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 |
| C.用双氧水和稀硫酸处理印刷电路板:Cu+H2O2+2H+=Cu2++2H2O |
| D.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HCO3-+Ca2++OH-=CaCO3↓+H2O |
下列情况下,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无色溶液中:H+、Na+、I-、ClO- |
| B.FeCl3溶液:K+、Na+、SO42-、AlO2- |
| C.pH=1的溶液中:K+、Fe2+、NO3-、Cl- |
D.常温条件下, ="0.1" mol/L的溶液:Na+、K+、SiO32-、CO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