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如之与语。安进曰:“今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乱、救民、安天下心。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难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
安从克集庆,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后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谕以顺逆,余皆婴城固守。援兵至,陈友定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洪武元年,初置翰林院,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帝大怒,立黜之。
(《明史·列传第二十四》)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B.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C.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D.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耆儒”是指年老的学者。“耆”意为年老。“儒”在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不同。
B.“吊伐”是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
C.“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建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
D.《易》也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一本揭示事物变化的书。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安学养丰厚。他自小聪明,广泛阅读经史,学有专攻,兼擅文墨,曾给资格最老的读书人赐门帖子赞其学问、谋略。
B.陶安能够审时度势。元末大乱,陶安避世不出,但明太祖大军一到,他又率领乡亲迎接,并奉承太祖说起兵是顺天意得民心。
C.陶安深谋远虑。他深知金陵的战略地位,肯定太祖攻克金陵的战略目标;陈友定叛军攻打饶州城时,陶安抚民心待援兵而获胜。
D.陶安对朝廷极忠诚。他在地方任职爱民如子、政绩显著,深受百姓崇敬;在中央任职出谋划策、针砭时弊,深受皇帝信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谕以顺逆,余皆婴城固守。
(2)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何实
何实,字诚卿,先北京人。曾祖抟霄雄于赀,好施与,乡里以善人称。实少孤,依叔父居。及长,通诸国译语,骁勇善骑射,倜傥不羁。远近之民,慕雄略,咸归心焉。
岁乙亥,中原盗起。锦州张鲸自立为临海郡王,遣使纳款太祖。寻以叛伏诛。鲸弟致初以叛于实,实厉声叱曰:“天之历数在朔方,汝等恣为不轨,徒自毙耳!”乃户口一万,募兵三千,丙子春,归。
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拊髀欣跃,大加称赏,遂引见太祖,献军民之数。帝大悦,赐鞘剑一,命从木华黎选充前锋。时张致复据锦州,实与贼遇于神水县,挺身陷阵,殊死战,杀三百余人,获战马兵械甚众。木华黎奏赐鞍马弓矢以励之。功为帐前军马都弹压。
癸未,木华黎卒,子孛鲁嗣。武仙叛,据邢。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是夜,仙党遁去。实下令,敢有擅剽掠者斩,军中肃然,士民按堵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
丁酉,太宗数召入见,实贡金币纹绮三篚。陵州,遇寇,实左右射之,毙二十余人,生获十余人。朝于幄殿,帝欢甚,问遇盗之故,命所获寇勿杀,仍以赐实。
是日,赐坐,论军中故事,良久,曰:“思卿效力有年,朕欲授征行元帅,后当重任。”实叩头谢曰:“小臣从事锋镝二十余年,身被十余枪,右臂不能举,已为废人矣。愿辞监军之职,幸得元佩金符,督治工匠,岁献织币,优游以终其身,臣足矣。”帝默然不悦,令射以观其强弱,实不能射。命入宿卫,密使人觇之,实臂果不能举。固辞十余,始可其奏。遂锡宴,取金符亲赐之,授以汉字宣命,充御用局人匠达鲁花赤,子孙其爵。
丁巳,卒于博。
(《元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节)
【注释】①拊髀:拍打着大腿。②按堵:安居,安定。③宣命:皇帝的诏命。④达鲁花赤:蒙元时期具有.蒙古民族特点和设置最为普遍的官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以叛于实谋 :商量
B.乃户口一万籍:登记
C.陵州,遇寇次:前往
D.子孙其爵世:世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先北京人远近之民,慕雄略
B.遣使纳款太祖臣足矣
C.实左右射之赐坐,论军中故事
D.功为帐前军马都弹压朕欲授征行元帅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B.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C.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D.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实少小时成为孤儿,依靠叔父长大成人,通晓多国语言,又英勇善战,周围的人都很仰慕他的才略。
B.大将军木华黎和何实讨论军事,得知何实的用兵方法奇特多变。木华黎对何实十分欣赏,把他引见给了太祖。
C.何实跟随木华黎在神水县、邢地均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何实每次都亲临战场,表现非常英勇。
D.何实以身体为由婉拒太宗的重用,太宗于是派人秘密观察,确认何实身体真的不佳,何实又坚决地拒绝了十几次后,才同意了何实的奏请。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帝大悦,赐鞘剑一,命从木华黎选充前锋。(3分)
②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4分)
(2)从文中找出直接体现何实军事才能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亢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
B.因乘便,宰割天下信臣精卒陈兵而谁何
C.以天下之士然秦以区区之地,万乘之势
D.斩木为,揭竿为旗收天下之,聚之咸阳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铸以为金人十二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自以为关中之固 D. 以为桂林、象郡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匈奴七百余里 B.序八州而同列
C.外连衡而诸侯 D.尊贤而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也。
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
孔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不可吝已。俭者,省约合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生民之本,要当稼稽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树圈之所生。复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焉。
世间名士,但务宽仁,至于饮食饷馈,僮仆减损,施惠然诺,妻子节量,狎侮宾客,侵耗乡党,此亦为家之巨蠹矣。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颜氏家训 治家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也移:改变
B. 江南奢侈,多不焉逮:达到
C 自同之,常无厌色躬:弯腰
D 后坐事伏法,其家产籍:登记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然则可俭不可吝已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
B 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积土成山,风雨兴
C 与其不孙,宁固吾其还
D 朝夕每人肴膳,十五钱为率君臣固守窥周室
下列对文章艺术形式的分析有误的是()

A.本文作者笔锋犀利,引经据典,说理形象,并且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父母应率先垂范和治理家庭要勤俭的观点。
B.文章采用了事实论证的论证方法,共列举了周公、裴子野、京城邺下大将军、南阳吝人待婿四则事例论证观点。举例确凿充分,使得文章观点更鲜明,说服力强。
C.文章语言既有南朝文学清绮文华的特点,又具有气质理深的特色,形成一种独特的骈散结合、文质兼美的语言风格。
D.文章还采用了对比论证方法,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有力的论证了论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感化要从上向下推行。父亲不慈爱,孩子就会受到影响而不孝;兄长如果不友爱,那么其弟就会受到影响而不恭敬。
B.作者同意孔子的说法,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即使像周公一样有才能和美德,但只要他骄傲又吝啬,那余下的也就不值得称道了。
C.老百姓的生活应该自给自足。最根本的事情是要种庄稼而食,种植桑麻而衣,所贮藏的蔬菜果品,是自家土地所出产;所食用的肉是鸡窝猪圈所畜养。
D.裴子野与京城邺下的大将军都有贪欲。前者有远亲故旧饥寒不能自救的,都收养下来;后者家僮已有了八百人,还发誓凑满一千。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2)俭者,省约合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
(3)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21-24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四时俱急应河阳役,犹得晨炊 B.沉竞跃沙鸥翔集,锦游泳
C.泠泠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D.有时日胡不我于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 【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
【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严震,字遐闻,梓州盐亭人。本农家子,以财役里闾。至德、乾元中,数出赀助边,得为州长史。西川节度使严武知其才,署押衙,迁恒王府司马,委以军府众务。武卒,罢归。起为兴、凤两州团练使,好兴利除害。迁山南西道节度使。朱泚反,遣腹心穆廷光等遗帛书诱之,震即斩以闻。是时,李怀光与贼连和,奉天危蹙,帝欲徙跸山南,震闻,驰表奉迎,遣大将张用诚以兵五千扞卫。用诚至盩厔有反计,帝忧之,会震牙将马勋嗣至,帝告以故,勋曰:“臣请归取节度符召之,即不受,斩其首以复命。”帝悦。勋还得符,请壮士五人与偕,出骆谷,用诚以为未知其谋,以数百骑迓勋馆之,左右严侍。勋未发,阴令焚草馆外,士寒争附火,勋从容引符示之,曰:“大夫召君。”用诚惧,将走,壮士自后禽之。用诚子斫勋伤首,左右扞刀得免,遂仆用诚,而格杀其子。勋即军中,士皆擐甲矣。勋昌言曰:“若父母妻子在梁州,今弃之而反,何所利邪?大夫取用诚尔,若等无与!”众乃服,不敢动。即缚用诚送于震,杖杀之,而拔其副以统师。天子至梁州,宰相以为地贫无所仰给,请进幸成都。震曰:“山南密迩畿辅,李晟锐于收复,方藉六师为声援,今引而西,则诸将顾望,责功无期。”帝未决,会晟表至,亦请驻跸梁、洋,议遂定。然梁、汉间刀耕火耨,民采稆为食,虽领十五郡,而赋入才比东方数大县。自安、史后,山贼剽掠,户口流散,震随宜劝课,鸠敛有法,民不烦扰,而行在供亿具焉。车驾将还,加检校尚书左仆射。久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贞元十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保,谥曰忠穆。
(节选自《新唐书·严震传》)
[注] ①迓(yà):迎接。②鸠:通“勼”,集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川节度使严武知其才,署押衙  署:暂代
B.会震牙将马勋嗣至嗣:随后
C.宰相以为地贫无所仰给仰:仰望
D.而赋入才比东方数大县比:与……相当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严震“兴利除害”的一组是(3分)(  )
①本农家子,以财役里闾
②数出赀助边
③震即斩以闻
④遣大将张用诚以兵五千扞卫
⑤遂仆用诚,而格杀其子
⑥随宜劝课,鸠敛有法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严震为人慷慨,才能出众。他出身农家,家境富裕,曾多次出钱资助边防;严武知其才能,在自己升任恒王府司马后,就把军府中的许多事务交给他办理。
B.严震处事果敢,忠于朝廷。他斩杀了朱泚派来劝诱的穆廷光,送表章迎奉并派人保驾想移驾山南的皇帝,对谋反不成的属下张用诚毫不留情地予以杖杀。
C.严震富有远见,敢于进言。宰相认为梁州“地贫无所仰给”,请皇上去成都,严震则认为山南接近京郊,皇上驻此有助于收复京城,否则就会求胜无期。
D.严震发展农耕,体恤百姓。梁、汉百姓采稆为食,加之山贼抢掠,人口流散,经济十分落后;严震则鼓励百姓从事农桑,收敛适度,使驻地供应充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诚以为未知其谋,以数百骑迓勋馆之,左右严侍。(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父母妻子在梁州,今弃之而反,何所利邪?(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