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站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人行濒:急速
B.州人刘翁廷传所客:寄居
C.又忌甫以白衣用超:越级
D.遽京师薄:逼近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古者富贵名摩灭
B.童子亦欲学乎不如须臾所学也
C.金公御史为参军资政殿学士行
D.听召募皆出于此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不超过8处。
太宗欲相陈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文木先生传
(清)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生,性复豪爽,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或冬日苦寒,无酒食,邀同好五六人,乘月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与应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为之“暖足”。余族伯祖丽山先生与有姻连,时周之。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与余族祖绵庄为至契,绵庄好治经,先生晚年亦好治经,曰:“此人生立命处也。”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又七日而先生殁矣。先数日,以囊中余钱,召朋友酣饮。醉,辄诵樊川“人生只合扬州死”之句,而竟如所言,异哉!先生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之。
论曰: 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窒其躬,传其学,天之于敏轩,倘意别有在,未可以流俗好尚测之也。
(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不习治:治理
B.而性不耐久客:客居
C.人争传之写:抄写
D.吾胸中自有笔墨,不是也烦:担心

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的一组是
①窘极,则以书易米②夙构者莫之为胜
③饮酒歌呼穷日夜④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⑤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⑥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木先生即吴敬梓,本文写他生性聪慧,祖业富裕,为人豪爽,又不愿参加科举以致更加穷困的故事。
B.文木先生因不满巡抚推荐自己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竟不去参加廷试,乃至从此终生不应科举。
C.吴敬梓非常痛恨写八股文的读书人,但他平生又非常爱才,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
D.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情状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
(2)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
(3)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问题。
张煌言,浙江鄞人也。崇祯十五年举人。崇祯自缢煤山,奉鲁王以海,从鲁王监国。 入典制诰,出领军旅。败,々奉王入金门,依郑成功。
两江总督郎廷佐书招煌言,煌言以书报,略曰:“来书揣摩利钝,指画兴衰,庸夫听之, 或为变色,贞士则不然。所争者天经地义,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待者豪杰事功、圣贤学 问,故每社雪自甘,胆薪深,而卒以成事。仆于将略原非所长,只以读书知大义。左袒一呼,甲盾山立,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凭陵风涛,纵横锋镝,令逾一紀矣,岂复以浮词曲说动其心哉?”
永历十四年,成功大举,煌言与俱,次崇明。煌言曰:“宜先定营于此,进退有所据。”不从。成功欲取镇江,虑江宁援至,煌言曰:“舟师先捣观音门,南京自不暇出援。”成功属煌言,煌言所将人不及万,舟不满百,即率以西。闻成功拔镇江,煌言言当先抚定夹江郡县,以陆师趋南京,成功复不从。未几闻成功败,煌言走铜陵,与楚师遇。兵溃,焚 舟登陆,追骑至,从者尽散。煌言突囷出,变服夜行,有父老识之,匿于家数日,导使出 间道,走天台入海。使桂王告败,桂王敕慰问,加兵部尚书。
成功自江宁败还,取台湾谋建国。鲁王在金门,礼数日薄,煌言岁时供亿,又虑成功 疑,十年不敢入谒。及闻桂王败亡,上启鲁王,将奉以号召。无何成功薨,子经嗣。知不足谋,益郁郁不乐。
康熙二年,鲁王殂,煌言恸曰:“孤臣栖海上,与部曲相依不去者,以吾主尚存也。今 更何望? ”三年,遂散遣其军,居悬澳,从者数人。提督张杰谋煌言,得煌言故部曲,使为僧普陀,伺煌言,知踪迹,夜半,引兵攀岭入,执煌言。
临刑,二卒以竹舆舁至江口。煌言出,见青山夹岸,江水如澄,始一言曰:“绝好江山!” 索纸笔赋绝命辞三首,略一振臂,绑索俱断,立受刃,死不仆,刑者唯跪拜而已。
论曰:当鼎革之际,亡国遗臣举兵图兴复,时势既去,不可为为,盖鲜有济者。徒以忠义郁结,深入于人心,陵谷可得更,精诚不可得磨.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胆薪深厉:厉害
B.进退有所据 庶也许
C.提督张杰谋煌言 致:抓获
D.当鼎革之际, 鼎革:改朝换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奉王入金门 今其智反不能及
B 成功属煌言 樊将军穷困来归丹
C 知不足谋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
D 不可为为 举世非之不加沮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煌言是大明遗臣,明亡后,尊奉鲁王并担任监国,手握重权。战败后,严辞拒绝清 高官的招降。
B.永历十四年,郑成功举兵,张煌言响应,相约攻南京,但郑成功不听煌言的建议,导 致先胜后败。
C.张煌言兵败铜陵,最终逃至海上,派使者向桂王禀报,桂王不但没责备他反而提升他 为兵部尚书。
D.张煌言临刑前毫无惧色,索要纸笔写绝命诗三首,然后立而受刑,死而不倒,刽子手 都被震撼了。

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袒一呼,甲盾山立,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
(2)徒以忠义郁结,深入于人心,陵谷可得更,精诚不可得磨。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①孟懿子,姓孟孙,名何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擢右正言。
章悼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悖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諄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
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不语。
后章悖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宣和六年,复待制。七年卒,年七十八。
安世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日:“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佑①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死葬祥符县。后二年,金人发其冢,貌如生,相惊语曰:“异人也!”为之盖棺乃去。
(节选自《宋史·刘安世》,有改动)
【注释】①元佑: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使吴守礼将之查办 B.陛下富于春秋年岁
C.章惇用事,尤忌之憎恨 D.金人其冢发现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吾当从汝所之/纵一苇之所如
C.啖以即大用/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默 D.因劝为子孙计/吾今为之虏矣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悖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
(2)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
文末说“吾欲为元佑全人”,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刘安世身上所体现的“全人”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