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材料是谁为什么事件而写的?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 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什么?
(4)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指的是哪三军?
(5)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红军的什么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红军长征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共22分)
材料一:恩格斯说:“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
根据材料一回答
(1)这是14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这次运动的名称是什么?宣扬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在这次运动中,被称为“先驱”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3)15至16世纪,这次运动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请写出英国在这个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列出他的一部代表作品。
根据材料二回答
(4)这段材料节选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一部法律文献,它的名称是什么?
(5)这次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是谁?在革命中被推上断头台的国王是谁?
(6)这次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共8分)
材料一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材料二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世界史·古代史》
材料三 《一千零一夜》以第六世纪波斯文的《一千故事集》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以插叙手段连缀成书。
——《世界史•古代史》
请回答:
(1)从材料可看出,阿拉伯人有什么特点?
(2)穆罕默德通过创立宗教来统一阿拉伯半岛,建立阿拉伯国家,他最早率领少数信徒在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年,他又征服了 ,加速了阿拉伯半岛地区的统一。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3)举例说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作出了什么贡献?

阅读材料:法典规定“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要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共6分)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法典的名称是什么?
(2)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3)这部法典有什么历史价值?

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起来。
材料一 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欧洲向世界范围扩展。一些国家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和解决内部矛盾,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掀起了一场国家体制改革和革命的狂潮,相继出现了……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
——北师大《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美发生重大社会变革的共同时代背景是什么?
材料二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的奴隶一律获得人身自由,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联邦的军队。
(2)写出这一材料的名称并分析这一法律文件的颁布对当时的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在通往进步的大道上,却横卧着一个守旧衰老的政府。应该如何是好呢?保存(旧)政府的话,文明是绝对进不来的……如果试图阻止文明的入侵,日本国独立也不能保证,因为世界文明的喧闹不允许一个东洋孤岛在此独睡。
——福泽谕吉《脱亚论》

(3)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所面临的困境,日本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结合图片内容,试列举两例日本政府将“世界文明”引入“东洋孤岛”的措施?
(4)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变革还有哪一重大事件?
(5)结合以上材料及中国国情,分析这一时期的革命和改革,给中国发展所提供的经验是什么?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和源泉。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及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学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1)中国的“技术发明”不断传入西方。汉代架构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什么?在中国传入欧洲的诸多发明中,其中一项发明为欧洲革命提供了军事武器,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这里的中国“一项发明”和“欧洲革命”的性质分别是指什么?
材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北师大九年级上册
(2)材料二中的“工场手工业”生产方式在工业革命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1889年,巴黎再次承办世博会,……由于采用了电灯照明技术。这也成为第一次晚上也开放的世博会。……为迎接这次盛会,巴黎为埃菲尔铁塔安装了一部电梯,参观者可以直达顶层。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情景的出现,得益于第几次工业革命?这次革命将人类推进到什么时代?
(4)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5)当我们欢呼科技发明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充裕与精神上的满足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我们的天空不再蓝了,河水不再绿了,这告诫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