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 |
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巳;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②③④⑤ | D.①②④⑤ |
2007年10月28日至30日第二届朱子文化节在福建武夷山举行,以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及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诞辰877周年。宋明理学的积极作用有:
①压抑人的自然欲求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迦牟尼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
C.儒、佛、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含义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的“民主”,实即做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
C.其“民主”内涵与近现代“主权在民”相吻合 |
D.儒家“民本”思想绝无现代民主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