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A.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
B.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
C.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
D.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
史载:“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丞相所请,靡有不听。”材料所记载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西汉武帝以后 | B.西汉初期 |
C.北宋初期 | D.明朝初期 |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 | B.以“孝道”治天下 |
C.赋役制度的变化 | D.皇帝制度的形成 |
2008年月2月15日清晨,海峡两岸正式启动直邮、直航等,两岸人员交流与交往之路进入了“畅通无阻”新时代。自1949年台湾再度与大陆分离后,首次提出“两岸三通”构想,标志对台政策从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重大转变的历史事件是(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 B.《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
C.“九二共识”的达成 |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
“一国两制”是我国祖国和平统一制度的创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在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②首先在收回香港和澳门两地的主权上获得成功
③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④是新时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唯一方针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最早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写进宪法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B.中共十三大 |
C.中共十五大 | D.全国人大九届二中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