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 A.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
| B.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
|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
|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
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
《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
|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
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
|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
时人对中国近代某一著述的评论:“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请判断此书应该是
“2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骚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这则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
| A.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 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 |
| C.卢梭的思想占主导 | 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