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
|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
| 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
|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 B.地区分布不平衡 |
|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 D.军阀割据混战 |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五四运动 |
|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
| C.第一次世界大战 |
|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
下图是20世纪初的一则香烟广告,上面的文字写的是:“提倡国货,挽回利权”。下列有关对香烟广告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这是我国最早的香烟广告 |
| B.体现了生产者的爱国心 |
| C.体现了巧妙的营销策略 |
| D.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
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全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该政策( )。
| A.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
| B.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
| C.促使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 |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民族工业兴起。这种促进作用不包括( )。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销售市场 |
|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
|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本原始积累 |
| D.刺激一些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