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蚁酸(化学式为HCOOH)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提出猜想】蚁酸分解的两种氧化物是什么
(1)甲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        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乙同学对该气体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   猜想②:该气体是            
【实验设计】乙同学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图所示装置(铁架台未画出):

【讨论交流】
Ⅰ.根据实验现象,A中溶液          浑浊(填“变”或“不变”),就能否认猜想①。
Ⅱ.装置B中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C的作用是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                         
【拓展延伸】丙同学提出:蚁酸分解生成的两种氧化物中,如果一种是水,另一种氧化物就一定不是CO2。从理论上分析,其理由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加碘盐的检验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实验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同学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溶液由红色变成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U型玻璃管中边的红墨水液面下降(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忽略不计)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向其中滴加足量稀盐酸,再测定溶液的pH
最后溶液的pH填"≥7"、"≤7"、"不变"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评价反思】你认为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同学是,理由是
【拓展延伸】另有一位同学向自己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可是红色即可消失了,出现此意外情况的原因是(填以下序号).

A.

所用的酚酞试液是变质的

B.

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小

C.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二氧化碳

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使用到镍( N i )、铜、铁等金属.某兴趣小组决定探究 N i F e C u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查阅资料】
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正二价镍盐,并放出氢气.
①写出镍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结合所学知识,(填"能"或"不能")直接比较出Ni、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探究实验】(所用金属片均已用砂纸打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现结论

相同浓度的NiSO4
铁片表面有固体析出,铜片表面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3)【迁移应用】
用镍片、硫酸亚铁溶液和溶液通过实验也能判断 N i F e C u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钡、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小燕老师取用一定量样品,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甲和无色滤液乙。
写出上述操作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滤时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
【探究活动一】 奋进小组探究白色沉淀甲的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白色沉淀甲,滴加足量的稀硝酸
沉淀部分消失
白色沉淀甲中一定含有


【探究活动二】 智慧小组探究白色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Ⅰ
取适量无色滤液乙,加入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无色滤液乙中一定不含
实验Ⅱ
步骤①:取适量无色滤液乙,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生成白色沉淀
原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存在该物质
步骤②:取步骤①中的滤液,滴加溶液


【反思】 实验Ⅱ中步骤①加入过量试剂的目的是
【结论】 通过两个小组的共同探究,得出了原白色固体样品含有的成分。

闽东毗邻东海,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以氯化钠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钠、氯气等物质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步骤一: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10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剩下的粗盐质量为1.4g
步骤二:经过过滤、蒸发,得到3.2g精盐.
(1)计算精盐的产率(保留一位小数).
(2)该小组测得的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A.

溶解时未充分搅拌

B.

蒸发时水分未蒸干

C.

蒸发时盐粒溅出蒸发皿

(3)步骤一、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填字母序号).

【实验二】探究工艺流程图步骤Ⅱ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 M g C l 2 是否除尽,溶液中是否含有 C a C l 2 .
[查阅资料]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表(20℃)

阴离子
阳离子
O H -
C O 3 2 -
C a 2 +

M g 2 +

[进行实验]请你与他们共同完成,并回答所给的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 N a O H 溶液
无明显现象
说明 M g C l 2 (填"已"或"未")除尽
步骤二:往步骤一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溶液中含有 C a C l 2

[拓展思维]
(1)工艺流程图步骤Ⅰ从海水中得到粗盐,采用风吹日晒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是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原因是
(2)写出工艺流程图步骤Ⅳ的化学方程式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 N H 4 C l C a C l 2 N a C l 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
水、 N H 4 C l C a C l 2 N a C l
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
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 m L N H 4 C l 15
实验2
50 m L C a C l 2 28
实验3
X N a C l 21
实验4
50 m L
22


【数据分析】
(1)表中 X m 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结论是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反思提升】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填选项,可多选).

A.

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

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

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