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忘了盖瓶盖的NaOH固体,对其成分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产生了兴趣.同学们作出了以下猜想,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NaOH固体样品的成分是什么呢?
【作出猜想】猜想1:只含NaOH 猜想2:只含Na 2CO 3 猜想3:含有NaOH和Na 2CO 3
【讨论交流】NaOH可能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 不成立.
(2)进一步他探究过程如下:
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回答:
①加入过量BaCl 2溶液的作用是 ;
②不能用适量Ba(OH) 2溶液代替过量的BaCl 2溶液的原因是 ;
③下列溶液可用来代替酚酞试液检验猜想3成立的是 .
A. |
CuCl 2溶液 |
B. |
KNO 3溶液 |
C. |
CaCl 2溶液 |
D. |
NH 4Cl溶液 |
【实验反思】实验室里,NaOH固体的保存方法是 .
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温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相比,(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
图A所示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集气瓶中装入少许水,会使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烟状物迅速溶解)。
(1)实验原理:
①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密闭的装置内,由于被消耗,生成固体物质,该装置内气体压强。
(2)实验探究:
第一步:集气瓶装入少许水,然后将集气瓶空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 ①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②该实验证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同时也证明了氮气有哪些性质?(写一点)
(4)反思与评价:①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 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讲一点)
②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B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5)拓展迁移:
已知: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固体),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填“能”或“不能”),理由。
如图所示,指出A、B、C处出现的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1)图中实验装置的目的是。
(2)写出以下几处发生的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A:,。
B:,。
C:,。
津津同学为弄清锌有哪些物理性质,从普通五号干电池中取出锌皮进行下列实验,请填写: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由此得出锌具有的物理性质 |
1.细砂纸打磨锌片后,观察它的颜色和光泽 |
||
2.试试它是否易被弯曲、折断 |
||
3.用手拿锌片的一端,在酒精灯上方烘烤它的另一端 |
||
4.用电池和小灯泡试试导电性 |
||
5.用磁铁吸引锌皮 |
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制取过程如下:
(1)上图中①是
(2)上述制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为
(3)制取过程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较多的氨气,再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其原因是:
(4)但工业上不能用氨碱法制取碳酸钾,只是因为在溶液中
A.KHCO3溶解度较大 | B.KHCO3溶解度较小 |
C.K2CO3溶解度较大 | D.K2CO3溶解度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