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科研工作者利用小鼠制备H7N9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X细胞一般选用______,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X细胞和Y细胞融合还可采用____________。
(2)在杂种细胞的培养过程中,为了防止污染,通常还要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______其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特有的天然成分______。
(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筛选,首先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______,还需进行______和专一抗体检测,最终获得足够数量的______的细胞,选出符合要求的细胞后,可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或注射到______内进行增殖。
(4)利用上述技术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制作成诊断盒,用于准确、快速诊断H7N9禽流感病毒的感染者,这种诊断运用了____________杂交技术,这体现了单克隆抗体__________的特性。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禁止生殖性克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甲A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图甲A中编号l表示X染色体),图甲B为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的每条染色体DNA分子数的变化曲线图,图甲C为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A细胞所处的细胞时期为____________,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基因A和a分离发生在时期。
(2)图甲中A细胞的变化发生在图甲B中的_____时段;发生在图甲C中的______时段。

A.3-4 B.4-5 C.6-7 D.7-8

① AB② CD③ EF④ GH
(3)与该生物进行测交的另一亲本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有关基因的组成应是图乙中的

(14分)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小室(如图甲所示)。

(1)将该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乙所示曲线,那么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刻度管中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1 天中的________点。
(2)在实验过程中某段光照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乙曲线的________________段获得的。
(3)E与F相比,E点时刻C3的合成速率________,与B相比,A点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4)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该如何设置对照实验?________。若在单位时间内,实验组读数为M,对照组读数为N,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是_______。

Ⅰ.(5 分)(1)通常用显微镜观察特定细胞结构时需要染色处理。其中,观察染色体需用进行染色;观察DNA需用进行染色;观察线粒体需用进行染色。
(2)酒精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试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
Ⅱ.在能源紧缺的现状下,可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呈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B、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按照下表所列添加相应试剂。

试管号
试剂(ml)
1
2
3
4
蒸馏水
1.4
1.4
1.4
X
pH7.5的缓冲液
0.2
0.2
0.2
0.2
纤维素悬浮液
0.3
0.3
0.3
0.3
微生物A提取液
0.1



微生物B提取液

Y


微生物C提取液


0.1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检验葡萄糖的生成量,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试剂,摇匀后,进行水浴加热。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深浅。
【实验结果】


1
2
3
4
颜色深浅程度

+++
++
-

【分析讨论】
①表格中实验添加试剂的量X、Y分别是
②实验组试管均呈现的颜色是,但深浅不同。
③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微生物

下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酵母菌是否存在两种呼吸类型的实验装置图:装置一和装置二(新鲜的酵母与5%的葡萄糖溶液制成酵母发酵液,简称酵母液):

(1)装置一中NaOH的作用是
(2)请将可能的几种实验结果补充完整,(提示:要求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3)此小组的同学还想进一步了解酵母菌的两种呼吸方式释放的能量是否差不多,又进行了以下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实验发现酵母菌进行两种呼吸方式中产生的CO2不一样多,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比无氧呼吸产生的要多,是否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也比无氧呼吸产生的也多一些呢?
作出假设:等量的酵母菌分解等量有机物越彻底,产生的CO2越多,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散失的热能也就越多。
实验设计:如下图
    
①此学习小组设置装置1和装置2的实验属于(填“对照”或“对比”)实验,这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②要想知道假设成立与否,需要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记录实验结果时观察的指标应该是

下图表示一个水稻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简图。图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请据图作答:

(1)上图中,反应过程①的场所是________,B是________。
(2)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是________。
(3)叶肉细胞①~⑤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且可以用于主动运输过程中的是______________。
(4)干旱初期,水稻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________受阻。小麦灌浆期若遇阴雨天则会减产,其原因是反应过程________受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