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的一些生理特征,研究人员做了一系列的相关实验。下图是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的其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a~b段可以看出,限制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若其他条件不变,对类胡萝卜素而言,有效辐射的光主要是_________。
(2)图中i点时,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__________。
(3)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释放速率为0.6μmol·m-2·s-1,则g点时该植物的O2产生速率为_________μmol·m-2·s-1
(4)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H、Cu2+等置换。在用该植物的绿叶做“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滤液用5%的HCl处理一段时间后,其颜色与研磨时未加_____的颜色相似,呈黄褐色。实验室常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5)该植物收获后的果实可以采用_________(填植物激素名称)进行催熟。经测定,该植物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的物质含量比例为1:3.1:11,研究者用生长素处理该植物细胞后,细胞内这些物质含量比例变为1:3.1:21.7。据此分析,生长素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共10分)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回答。
(1)已知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黑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橙红色。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
(2)取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其基因型为_______;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
(3)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①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____________。
②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③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10分)小麦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CO2的净吸收速率为v,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v<O,则说明
(2)若v>O,当其他条件不变,突然增强光照时,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TP和[H]的量将(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3)某小组就某种化学物质X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展开研究,所得结果如表,请回答:(FW表示鲜重;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

①A组小麦幼苗用含适宜浓度的X的营养液培养;B组作为对照,用培养。
②分析实验数据可知,X可以导致小麦幼苗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原因是:
a,光反应减弱。
b,暗反应减弱。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某研究小组进行药物试验时,以动物细胞为材料,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供培养的细胞有甲、乙两种,甲为骨髓瘤细胞,乙为经免疫过的正常浆细胞。请答题:
(1)将数量相等的甲和乙分别置于培养瓶中培养,培养液及其它培养条件均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2)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有(选择填写下列条件前的序号)。
①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这些做法都有利于提供一个无菌无毒的培养环境
②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浆等天然成分
③所有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温度均为36.5±0.5℃,多数哺乳动物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0左右
④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气体只是O2,因为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
⑤培养液中需添加一定浓度和比例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以诱导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
(3)药物试验需要大量细胞,甲乙看来都不适合用于试药,理由是:
(4)令甲乙细胞融合,所获杂交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的特点。
(5)已知癌细胞中X基因过量表达与骨髓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要试验一种抗肿瘤药物Y对甲生长的影响,可将甲分为A、B两组,A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B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从A、B两组收集等量细胞,通过分别检测X基因在A、B两组细胞中的合成水平的差异,以确定Y的药效。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1所示。

图1
(1)本实验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种群数量变化决定于
(2)图1示输入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而图1稻田生态系统中未表现的成分有
(3)若该稻田多年后被弃耕,其将发生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上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所示,则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最可能为

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侏儒症是由一种基因引起的疾病,会导致短小的身材和骨骼不成比例的生长。但也可能由于个体发育过程中,垂体周围组织有各种病变包括肿瘤等导致的。
A女士是一个先天性侏儒症患者,未婚。据调查,其父亲、母亲均正常。A女士的哥哥和妹妹B以及他们的配偶均正常,配偶均不携带致病基因。两家的子女中,只有A女士的哥哥家有一女儿C为该病的患者。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2)关于女儿C患病的原因可能性最低的是

A.母亲的卵原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B.父亲的精原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C.C的垂体周围组织产生病变
D.C的下丘脑某些细胞异常

(3)若B女士携带红绿色盲基因b,若同时考虑先天性侏儒症和红绿色盲两种遗传病,B女士正常的女儿与一个只有红绿色盲基因家族的正常男性结婚,生出一个不患病但同时携带两种致病基因孩子,这个孩子体细胞中的基因及其中染色体上的位置正确的是

(4)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用A和a表示。

①II—2、II—3、II—4、II—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②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Ⅱ-1、Ⅲ-1和Ⅲ-4是纯合子,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该夫妇为了避免生出患病孩子,他们做了产前诊断,就该病而言最佳的检测手段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