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过扬州》
元盛时,扬州有赵氏者,富而好客。其家有明月楼,人作春题,多未当意者。一日,赵子昂过扬,主人知之,迎致楼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银器。酒半,出纸笔求作春题。子昂援笔书云:“春风阆苑客三千,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得之,喜甚,尽撤酒器以赠。
【注释】①元:元朝。②春题:春联。③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此为赞美明月楼。
【文化常识】赵孟頫其人。上文说到的“赵子昂”,即元朝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的字圆转遒丽,世称“赵体”,与“颜体”、“柳体”等并驾齐驱。他还善于诗文、工于篆刻,是个多才多艺的文人。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赵子昂过扬 ②出纸笔求作 ③援笔书云 ④喜甚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一日,赵子昂过扬,主人知之。
A.春冬之时 | B.心之所向 |
C.而忘操之 | D.至之市 |
本文中提到的“春题”就是现在的春联,春联要求上下对仗。文中引用赵孟頫写的对联时出现了差错,请根据对仗知识加以改正,使之更合对联的要求。
原文:“春风阆苑客三千,明月扬州第一楼。” 改为:
附加题
齐有甄彬者,有器业①。尝以一束苎②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③钱,时遽未之录。尔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酬,往复十余,彬毅然不受。
彬后为郫④令,将行,辞太祖。时同列五人,上诫之以廉慎。至于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选自北宋《太平广记》)
【注释】①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度量。②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③质:抵押借货。④郫:pí,地名,今四川成都西郊郫县。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尝以一束苎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
②以手巾裹之()
③辄以金之半酬()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后 赎 苎 于 束 中 得 金 五 两 以 手 巾 裹 之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从文中你看到甄彬是一个怎样的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 B.寻病终/寻向所志 |
C.忘路之远近/水路草木之花 | D.复前行/不复出焉 |
作者从三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一是行动口口口口;二是衣着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三是精神状态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根据原文填空)(3分)
翻译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采取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语言质朴,清新自然。 |
B.文章为了吸引读者,多处设置了悬念伏笔。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是为下文找不到桃花源设下伏笔。 |
C.在桃花源出现前,作者描写桃花林的美景,作用是暗示将有“奇境”出现,为下文写桃花源的隐蔽幽深和美好做铺垫。 |
D.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的。 |
物破自有时
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盖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爱。乃开燕③,召漕使显官,特设一桌,覆以恿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厚重如此。
【注释】①知北都:在北都做知州。②中外亲:中表亲。③开燕:开设宴席。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云耕者入冢而得()(2)乃开燕()(3)玉盏俱碎()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 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
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 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呢? |
“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 |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星隐曜 |
C.未尝识书具/吾尝求古仁人之心 | D.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翻译句子。(3分)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文章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而略写他成年后才思衰退的情形?(4分)
附加题
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以异器盛之。邻人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邻人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顺日拾桑椹日:(2)以异器盛之异: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赤 者 味 酸 以 自 食翻译句子。
邻人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你认为蔡顺是个怎样的人?你还能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