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1887年,英国政府议案占去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由于议会划给议员个人使用的时间过少,使许多私议案不能列入议事日程。这一情况表明
A.英国内阁行政职能进一步扩大 |
B.内阁对议会立法工作的全面支配 |
C.垄断资本主义抑制了个人自由 |
D.三权分立无法满足资产阶级需要 |
在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的进程中,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A.政府权力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 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 | 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进行了争夺霸权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借尼西阿斯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这句话包含两层含义,其中“城邦”这一概念所强调的是
A.雅典的城墙、军队等物质因素 | B.小国寡民的特性 |
C.拥有雅典公民权的男子 | D.公民精神上的联合体 |
中国古代文官政治确立后,形成许多文官派系,主要是因为有多种“谊”存在,如“姻谊”、“乡谊”、“年谊”等。其中“年谊”是指
A.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 B.同年为官的各级官员 |
C.同年考中的举人或进士 | D.同乡的举人或进士 |
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中各类“白领”的人数不断增加。据统计,1950-1970年,在美国,制造业中的中级经理人员增加了23%,同期,服务业的经理人员和中央和地方政权机关的中级官员几乎增加了2、2倍。材料主要说明了
①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结构变化 ②高福利政策促使贫富悬殊缓解
③经济发展促使管理的科学发展 ④二战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制度,国家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在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极端贫困现象。这一政策源于
A.工业革命以来生产社会化 | B.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 |
C.二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 D.欧共体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