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
(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 ,以其作为模板,在
的作用下合成 。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 。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 。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 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 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是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请仔细阅读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若要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_____________,再用噬菌体去感染_____________。
(2)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亲代噬菌体用同位素32P和35S作了标记。
噬菌体成分 |
细菌成分 |
|
核苷酸 |
标记32P |
31P |
氨基酸 |
32S |
标记35S |
请分析上表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子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②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3)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①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_____(“升高”或“下降”)。
②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也将_____(“是”或“不是”)误差的来源。
③上述实验中,_____(“能”或“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的DNA。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
以下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设该病受一对基因A、a控制)。据图回答:
(1)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在染色体上,为 性遗传病。
(2)Ⅲ8的基因型是。
(3)Ⅰ1与Ⅰ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4)Ⅱ5的基因型可能为,其为杂合子的概率是.
下面是某雄性动物睾丸内的一组细胞分裂模式图,请据图分析。
(1)表示有丝分裂的图是。
(2)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是图;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
(4)处于四分体阶段的是图。
(5)图A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为个。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对遗传的物质基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了一些科学结论。
(1)1944年,生物学家艾弗里以细菌为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了___________是遗传物质。
(2)1953年,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发现了DNA的结构并构建了模型,从而获得诺贝尔奖,他们的成就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的时代。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分子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据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知,DNA分子具有两个特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个被科学家破译的是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UUU。在基因中,决定该密码子的碱基对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59年,科学家M.Nireberg和S.Ochoa用人工合成的只含U的RNA为模板,在一定的条件下合成了只有苯丙氨酸组成的多肽,这里的一定条件除模板外还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条件,该过程在遗传学上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继上述实验后,又有科学家用C、U两种碱基相间排列的mRNA为模板,检验一个密码子是否含有三个碱基。如果密码子是连续的:
①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两个或四个碱基,则该m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应由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②假如一个密码子中含有三个碱基,则该mRNA指导合成的多肽链应由__________种氨基酸组成。
(5)根据理论推测,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可以构成_______种排列方式,实际上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_______种。
下图为人体内蛋白质合成的一个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属于基因控制蛋白质过程中的步骤;该步骤发生在中。
(2)图中(Ⅰ)是。按从左到右的次序写出(Ⅱ)内mRNA区段所对应的DNA碱基的排列顺序。
(3)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 ( )
A.神经细胞 | B.肝细胞 |
C.成熟的红细胞 | D.脂肪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