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下列两幅图,两种制度从阶级本质上看区别在于( )
A.左图反映了中国的民主,右图反映了美国的民主 |
B.左图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主,右图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 |
C.左图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右图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D.左图的官员都是任命的,右图的官员都是民选的 |
1937年8月,美国总统特使埃文思•卡尔逊抵达上海考察,一个月后,他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中写道:“就我对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共同的事业”指的是
A.国共第二次合作 | B.反抗日本侵略 |
C.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 D.开辟敌后战场 |
民国初年,河南人白朗率领农民起义,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年,白朗联合各地绿林头目,吹响了起义的号角。1913年二次革命前后,起义军接受了革命党人联合反袁的要求,策应革命军的讨袁战争,白朗自称“中华民国扶汉讨袁司令大都督”,起义军改称“公民讨贼军”。1914年,白朗起义在袁世凯的镇压下失败。据此,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A.白朗起义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其实质是维护共和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B.白朗起义的发生,说明辛亥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民主革命意识 |
C.从白朗起义来看,革命党人已经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
D.白朗起义反映了民国初年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 |
恭亲王奕曾说:“中国(甲午战争)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这里,奕可能会
A.主张“全盘西化” |
B.否定维护旧制度的一切做法 |
C.要进一步发展近代化 |
D.提出“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目标 |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认为:“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盒放愈大”,例如,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圣贤是禹,到了孔子时代出现了尧舜,及至战国时代又出现了黄帝、神农,到了秦代又出现了“三皇”,到了汉代以后则出现了“盘古”.按照顾颉刚的说法,下列哪一朝代中关羽的形象最光辉
A.汉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关东”一词。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今陕西境内)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关东”则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耕技术的推广 | B.经济重心的南移 |
C.政治中心的迁移 | D.社会制度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