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
| B.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
| C.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
| D.士人官僚的“规谏” |
近代外国领事最早出现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时间当在
| A.鸦片战争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 C.中日甲午战争后 | D.中法战争后 |
弗洛姆深刻地指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你认为以下哪种对此句话理解最正确?
| A.19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20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 |
| B.19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生意义 |
| C.19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世纪人类面临传染病、灾难和污染的威胁 |
| D.19世纪科学快速发展,20世纪科学面对伦理道德的产生了巨大挑战 |
下图是明朝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中记载有“福建往琉球”针路(航海指南)图
| A.证明琉球等地在明朝已接受中央行政管理 |
| B.说明此时指南针已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 |
| C.是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的有力证据之一 |
| D.反映琉球等地与明朝官方朝贡贸易频繁 |
梁启超曾经这样写道:“孟子常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观念。……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释迦牟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在这里,他想要强调的是
| A.前世胜于当代,昨天胜于今天,历史在倒退 |
| B.治乱论比进化论更适合解释某些历史 |
| C.一治一乱的史观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当代 |
| D.古代史学观点通常有史实作为立论基础 |
在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沦、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应高于执行权。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 A.以上下权力制衡为目的 | B.为后世不同程度地所借鉴 |
| C.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 | D.指出社会相同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