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
| B.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
| C.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
| D.士人官僚的“规谏” |
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
|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
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 A.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 | 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
| C.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如图,下面漫画反映美苏冷战对峙格局的是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二战后,美国政府实施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真实意图是
| A.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 B.帮助东南欧各国度过困难 |
| C.帮助西欧各国崛起 | D.提升联合国的主导地位 |
历史课堂上老师组织同学们讨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你认为下列哪个小组讨论的观点是正确的。
| A.第一小组的结论:两国革命目标相同,都是用武装斗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
| B.第二小组的结论:两国革命道路相同,都是由城市到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
| C.第三小组的结论:俄国是无产阶级领导,中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
| D.第四小组的结论:俄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