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路中出现了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1、R2上(不同时发生故障)。电键S闭合后,①若R2短路,则电压表____示数,电流表______示数;(选填“有”或“无”) ②若观察到两个电表均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______。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电流的测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张老师在物理课上让同学们做了两个实验:

①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
②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通过对上面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
(1)同学们初步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2)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有些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尽管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但是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于是有些同学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为了 纠正这部分同学的错误认识,你能将实验进行改进使看到的现象更明显吗?你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吗?小明与同学一起做了如下实验:如右图所示,向外不断抽气,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填“大”或“小”)。由此可以推理:真空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猜想假设; B.得出结论;
C.分析归纳; D.实验搜集证据;

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某同学在参加市物理实验技能大赛时,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支路两端电压之和。
【设计与进行实验】
(1)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的电压;
(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李瑞同学为了节省时间,采用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点不动,只断开A点,并改接到C点上;
(4)测出AC间的电压。


【交流与评估】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2)李瑞同学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
(3)方法改进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李瑞同学分析后得出结论:串联电路总电压不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他的结论与猜想是否相符;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小强同学是一个喜欢思考的学生,他想不同种类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否会不同呢 于是他取了沙子和水这两种不同物质,从而研究它们吸热能力的差异.他设计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使用的实验器材有:两个酒精灯,两个金属盒,温度计……在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时要考虑很多问题,下面是小强的实验步骤,请根据要求补充完成;

(1)先测量(选填“体积”或“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所以实验时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
(2)在实验时只要控制________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下同)相同就可以确定水和沙子吸收了相同的热量;加热完成后只要比较他们的多少就可以比较出沙子和水吸热能力差异;若在实验时发现,沙子温度升高的比水多,则吸热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
(3)根据小强得出的结论,结合图乙的信息,此时是(选填“中午”或“夜晚”)

为了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小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_状态。
(2)小薇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看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她测出了L1、L2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分别为I1、I2和I,电流表示数如图中甲、乙、丙所示,可读出:I1=0.5A,I2=_______A,I=________A。根据测量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你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写出关系式即可)。
(4)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小薇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敏连接了如右图的实物连接图,此时,电流表测的是_______(“L1”、“L2”、“干路”)的电流。若要测灯L2的电流,请你在图上只改动一根导线,完成电路的连接。(在需改动的导线上打“×”,再画出重新连接后的导线)

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速度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选填“A”或“B”)的动能,该动能是由______能转化而来的.
(2)该实验中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 _来反映的
(3)该实验中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选填“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4)为了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必须将质量不同的物体A从斜面的高度下落,目的是为了控制相同。
(5)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