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A、B为两块平行金属板,A板带正电荷、B板带负电荷.两板之间存在着匀强电场,两板间距为d、电势差为U,在B板上开有两个间距为L的小孔.C、D为两块同心半圆形金属板,圆心都在贴近B板的O′处,C带正电、D带负电.两板间的距离很近,两板末端的中心线正对着B板上的小孔,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可认为大小处处相等,方向都指向O′.半圆形金属板两端与B板的间隙可忽略不计.现从正对B板小孔紧靠A板的O处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微粒(微粒的重力不计),问:
(1)微粒穿过B板小孔时的速度多大?
(2)为了使微粒能在C、D板间运动而不碰板,C、D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
(3)从释放微粒开始,求微粒通过半圆形金属板间的最低点P点的时间?
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学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的
方法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 序号 |
抛出点的高度(m) |
水平初速度(m/s) |
水平射程(m) |
| 1 |
0.20 |
2 |
0.40 |
| 2 |
0.20 |
3 |
0.60 |
| 3 |
0.45 |
2 |
0.60 |
| 4 |
0.45 |
4 |
1.2 |
| 5 |
0.80 |
2 |
0.80 |
| 6 |
0.80 |
6 |
2.4 |
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是
| A.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 |
| B.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
| C.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l、3、5的实验数据 |
| D.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物理学史也是一中重要的资源,学习前人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科学素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 |
|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电场和磁场的概念 |
| C.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
| D.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
⑴有一游标卡尺,游标尺上共有50个等分刻度,总长49mm,则其可精确至mm。当用其测量长度为2.736cm的物体时,游标尺的第条刻度线与主尺cm刻度线对齐。
⑵在测电流表内阻的实验中备有如下器材:
| A.待测电流表A(满偏电流Ig=1mA,内阻大约100Ω), | B.电阻箱R1(阻值范围0~999Ω), | C.滑线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kΩ), |
| D.滑线变阻器R3(最大阻值20kΩ),E.电源E1(电动势10V,内阻很小),F.电源E2(电动势15V,内阻很小),开关、导线若干。 |
①为了较精确测量电流表内阻,请你选择以上器材,并画出实验原理图。(将所选用器材符号表示在原理图中。)
②在这种测量电路中,测出的电流表阻值(填“大于”、“等于”、“小于”)电流表的真实阻值;若将此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则读数与标准表相比(填“偏大”、“相等”、“偏小”)。
“黑盒子”表面有a、b、c三个接线柱,盒内总共有两个电子元件,每两个接线柱之间只可能连接一个元件。为了探明盒内元件的种类及连接方式,某位同学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如下探测:


第一步:用电压挡,对任意两接线柱正、反向测量,指针不发生偏转
第二步:用电阻×100挡,对任意两个接线柱正、反向测量,指针偏转情况如图1所示。
(1)第一步测量结果表明盒内________。
(2)图2示出了图1〔1〕和图1〔2〕中欧姆表指针所处的位置,其对应的阻值是_______Ω,图3示出了图1〔3〕中欧姆表指针所处的位置,其对应的阻值是__________Ω。
(3)请在图4的接线柱间,用电路图符号画出盒内的元件及连接情况。
(4)一个小灯泡与3V电池组的连接情况如图5所示。如果把图5中e、f两端用导线直接相连,小灯泡仍可正常发光。欲将e、f两端分别与黑盒子上的两个接线柱相连,使小灯泡仍可发光。那么,e端应连接到__________接线柱,f端应连接到_______接线柱。
甲、乙两同学使用完全相同的器材用伏安法测量同一未知电阻Rx的阻值,电流表
(量程0-5mA,内阻约10Ω),电压表
(量程0-3V,内阻约3000Ω),最大阻值为1700Ω的滑动变阻器,电源E(电动势约为3V),开关S、导线若干。两人将其测量数据绘成U-I图象后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1)由图甲得Rx=___________Ω;由图乙得Rx=___________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在下面方框中分别画出甲、乙两位同学所用的测量电路,并由测量结果判定____________同学测量结果较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