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和小静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小徐先按图18甲所示电路图连成图乙的实物图(电压表尚未连接)。
甲 乙 丙
(1)小静一眼就看出了小徐连接的错误,并指出如果直接闭合开关将出现____(选填“断路”或“短路”)现象,小灯泡L1、L2都不会亮,还可能造成滑动变阻器或____损坏。
(2)小静只更改跟L1、L2的四个接线柱A.B.C.D相连的某根导线的一端,就使电路连接正确了。她的做法可能是_________(指出一种即可)
(3)接下来,他们按图丙所示电路图连接了三个电压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V1的示数如图19所示,则电压表V的示数是________V。
(4)在电路中串联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______端(选填“左”或“右”),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嘴对着瓶口吹时,可发出不同音高。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_。(选填:“升高”、“降低”或“”相同)
如图所示,为研究视力矫正问题,小明和小华同学用凸透镜和光屏模拟眼睛,凸透镜看做眼睛的________,光屏看做____________。
(1)小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和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位于同一高度。
点燃蜡烛,将近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再向_________(选填“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竖直向下”)方向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时,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
(2)小明将远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_______________(选填“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竖直向下”)方向移动光屏,因为远视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__作用。
在某市民俗街上,小明对一雕刻于半粒大米(上圆下平) 上的微雕作品“”产生浓厚兴趣.
(1)为看清微雕作品上的文字和图像,小明应利用如图所示透镜中的(选填序号)进行观察.
(2)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明拿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在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5cm.
(3)透过透镜观察微雕作品“”,小明看到的像如图所示,此时透镜到微雕作品的距离是.
A.小于5cm | B.大于5cm且小于10cm |
C.等于10cm | D.大于10cm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
(1)实验前先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凸透镜,在屏上得到一个亮点,如图所示,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___cm。
(2)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3)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_________(填像的性质)像;如果小明将光源移至8cm刻度时,他通过凸透镜看到光源的___________(填像的性质)像.
(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
(5)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接下来他们连接像与物对应点,分别测量出两点到镜面距离,这样做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