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芳芳同学按照图所示装置对动 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除此之外还应满足 时“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 (2)分析表中数据你还发现该装置的机械效率随物重的增大而 。
小凡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他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2)纠正错误后,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
(3)分析图丙所示图象,可知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 ;
(4)实验中运用了转换法,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水吸收 的多少;
(5)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了大量的“白气”,“白气”形成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发现像高与焦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他将 高的发光体作为光源,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
焦距 |
物距 |
像距 |
物高 |
像高 |
1 |
|
35 |
14 |
5 |
2 |
2 |
30 |
15 |
5 |
2.5 |
|
3 |
20 |
20 |
5 |
5 |
|
4 |
15 |
|
5 |
|
|
5 |
5 |
30 |
6 |
5 |
1 |
6 |
15 |
7.5 |
5 |
2.5 |
|
7 |
10 |
10 |
5 |
5 |
|
8 |
6 |
30 |
5 |
25 |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1)焦距 为 ,表格中 处数据应为 。
(2)物距 、相距 、物高 、像高 之间的具体关系为: (用字母表示),表格中 处数据应为 。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满足实验要求的器材有:
.电源(电压为 ;
.电流表 (量程 , ;
.电压表 (量程 , ;
.滑动变阻器 ;
.电阻箱 ;
.开关 一个,导线若干。则:
(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 应该是 。
(2)请用铅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中将实验器材连接起来,使之成为符合实验要求的电路(电流表选用 的量程,电压表选用 的量程;部分导线已连接好)。
(3)在实验过程中,当电阻箱 的阻值变小时,为了完成该实验研究,应该将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 向 端滑动(选填“ ”或“ ” 。
(4)在实验中,为了获得多组不同的数据,改变电阻箱 的阻值,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测出相应的电流值 ,并记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以电流 为纵坐标,以 为横坐标,使图象完全在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上(电压、电流、电阻采用的单位分别为 、 、 。
(5)在某次实验中,当电阻箱 的阻值为 时,电流表对应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测出多组数据后,按(4)问的方法用描点法作图,在连线时发现只有一个点 使图象明显不能成为一条直线,经实验小组同学回忆,是由于将电阻箱 的阻值由 变换为该数据点对应的阻值时,没有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就读取了电流值而造成的。
在探究“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细线把一个质量为 的小球悬挂起来,将小球从位置 拉到位置 ,由静止释放小球,观察小球从 的过程中的高度和速度的变化,并测出了小球在 、 、 三个位置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值,从而分析这一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数据如表所示。
运动过程或位置 |
|
|
|
|
|
动能 |
0 |
增加 |
4.98 |
减少 |
0 |
重力势能 |
5.00 |
减少 |
0 |
增加 |
4.97 |
(1)小球在图中的 位置,受到 个力的作用。
(2)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小球从 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加,高度不断降低,这个过程中是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 ;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在逐渐减少,这主要是小球由于受到 造成的。
(3)在实验中,如果换用质量为 的小球,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小球到达 位置时的机械能 质量为 的小球到达 位置时的机械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南南同学用两节干电池串联作电源来测量额定电压为 的小灯泡的电功率,电路图如图所示,拟分别测量小灯泡两端电压为 、 、 时的实际功率。
(1)按要求连接好电路,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端;
(2)闭合开关,移动滑片
,完成了
、
的测量后,南南同学发现将滑片移到
端时,的示数也只达到
,不能达到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3)南南同学记录的实际数据如表所示,则其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次数 |
1 |
2 |
3 |
电压 |
2.0 |
2.5 |
2.8 |
电流 |
0.28 |
0.30 |
0.31 |
(4)南南同学分析1、2、3组数据,发现三次小灯泡的电阻逐渐增大,你认为造成小灯泡电阻增大的原因是灯丝 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