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
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这主要反映了
A.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
B.“中体西用”成为主流思想 |
C.国人开始寻求制度变革 |
D.近代中国的报业日趋发达 |
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份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
经济成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个体 经济 |
|||
1952年 |
19.1% |
1,5% |
0.7% |
6.9% |
71.8% |
||||
1956年 |
32.2% |
53.49% |
7.3% |
0 |
7.1%
|
从现代化的角度看,新中国“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所取得的生产方面最大成就是
A.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B.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
C.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 D.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建立 |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
D.是南京临时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的封建经济加快解体,“解体”指的是
A.封建经济停滞,半封建经济发展 |
B.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
C.出现手工工场的行业增加,工场的规模扩大 |
D.封建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
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④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