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阴③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节,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③谅阴:居丧。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忤帝意忤:违背 |
B.千户适莅狱适:往,去 |
C.帝闻言,色稍霁色:脸色 |
D.遣其孙骥诣阙上书阙:朝廷 |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
①诏求直言 ②时勉言营建之非 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
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 | B.②⑤⑥ | C.①②⑥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了重用。 |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2)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3)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遵路,字安道。父淑,第进士,累官至殿中丞,为秘阁校理。章献太后承制,政事得失,下莫敢言。遵路条奏十余事,语皆切直,忤太后意,出知常州。尝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已而果大乏食,民赖以济,自他州流至者亦全十八九。
累迁尚书司封员外郎,权开封府推官,改三司盐铁判官,加直史馆,为淮南转运副使。会罢江、淮发运使,遂兼发运司事。尝于真、楚、泰州、高邮军置斗门十九,以畜泄水利。又广属郡常平仓储畜至二百万,以待凶岁。凡所归划,后皆便之。
迁工部郎中,坐失按蕲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降知洪州。徙广州,辞不行。是时发运司既复置使,乃以为发运使,未至,召修起居注。元昊反,建请复民兵。除天章阁待制,河东路计置粮草。受诏料拣河东乡民可为兵者,诸路视以为法。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驭吏严肃,属县无追逮。
时宋庠、郑戬、叶清臣皆宰相吕夷简所不悦。遵路与三人雅相厚善,夷简忌之,出知宣州。上《御戎要略》《边防杂事》二十篇。徙陕西都转运使,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被疾犹决事不辍,手自作奏。及卒,仁宗闻而悼之,诏遣官护丧还京师。
遵路幼聪敏,既长,博学识大体。母丧,庐墓蔬食终制。性夷雅慎重,寡言笑,善笔札。其为政简易不为声威,立朝敢言,无所阿倚。平居谦俭无他好,既没,室无长物,其友范仲淹分奉周其家。(选自《宋史》)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开封府推官权:暂代官职 |
B.凡所规划,后皆便之便:方便 |
C.又广属郡长平仓储至二百万 广:扩充 |
D.会罢江、淮发运使会:恰逢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遵路,“立朝敢言,平居谦俭”的一组是()
①尝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②遵路条奏十余事
③置斗门十九,以蓄泄水利
④元昊反,建请复民兵
⑤母丧,庐墓蔬食终制
⑥既没,室无长物
A.①②⑤ | B.①③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尊路颇具远见卓识。他曾预先在吴中地区购买粮食,储米备荒。不久果然因天荒严重缺粮,常州及其他州郡灾民都赖此度过饥荒。 |
B.吴遵路在真州、楚州、泰州和高邮军设置十九个斗门,用来储泄洪水、改善水利工程。又增加了所属州郡储备粮食,用来防备灾年。 |
C.吴遵路在担任工部郎中时,因为审理蕲州王蒙正故意判属吏死罪一案有失误,而被将为洪州知州。让他移任广州,他推辞没有就任。 |
D.吴遵路为官勒勉,即使身患疾病仍不停决断政府,亲自写奏章。当他去世后,宋仁宗也表示哀悼,并下诏派官员护送他的灵柩回京。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3分)
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作者?(1分)
1. |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 |
2. |
从画线部分找出三个词,说明杜牧认为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
3. |
文中所举的汉代作家中,哪一位是《说苑》《新序》的作者?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曾子有疾,孟敬子①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②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注释:①孟敬子,鲁国大夫。②笾豆:“笾”古代一种竹制的礼器,祭祀时用于盛果脯,“豆”古代盛食物盛肉的器皿。(3)伐:夸耀。 (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8.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曾子病危时对鲁国大夫孟敬子的嘱咐。后来沿用这一说法,常用于一个人临终前对别人的真诚的劝告。 |
B.曾子提出君子应重视三个方面的道德——容貌谦和严肃、脸色正派庄重、言词得体,以此来提高修养。 |
C.曾子认为国家政事的处理要符合礼的规范,祭祀和礼节仪式应由主管的官吏去办。 |
D.第二则材料中“犯而不校”是曾子对犯了错误而不愿改正的人的批评。 |
9.曾子和颜回都认为学习上应保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选段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18题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16、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属:归属
B见乘舆车骑,即走耳走:走出来
C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令:使,让
D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公共:共同遵守
17、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以为行已过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祖逖闻鸡起舞》)
B今法如此而更重之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鸭子捉兔》)
C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
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陈蕃愿扫除天下》)
D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项羽志大才疏》)
18、与“匿桥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廷尉,天下之平也
B是法不信于民也
C大丈夫┅┅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班超投笔从戎》)
D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画家赵广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