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言论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启蒙与救亡并重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实现民族独立
2006年,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具活力。”这些评论说明了
| A.“求同存异”的历史影响 | B.“一国两制”构想的生命力 |
| 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功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
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 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
|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
中国已悄然进入“民调时代”,民意信息逐步进入政府决策咨询程序。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民主意识的提高,推动我国民主进程。下列选项中阻碍了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是()
| A.中华民国的建立 |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
| C.《人权宣言》的颁布 | D.“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2014年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决定将每年的l2月l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 C.解放战争时期 | D.抗美援朝时期 |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