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生态学研究述评》中说:孟德斯鸠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认为政体和法律的形成及其精神取决于一国人民生活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技艺与贸易等生产条件、智力与道德的气质和倾向以及民族性格等。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背景为例,下列结论与材料观点不符的是( )
A.小国寡民 |
B.人神同形同性的宗教观念 |
C.神化君权的思想意识 |
D.工商业发达 |
下表所示“柏林危机”一共有三次,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爆发时间 |
原因 |
结果 |
1948年6月 |
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 |
1949年5月苏联宣布解除封锁 |
1958年 |
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 内撤出西柏林驻军 |
以苏联让步完结 |
1961年 |
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 |
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 |
A.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B.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C.柏林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1947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支持成立一个在联合国范围内的欧洲联合国”,美国还通过“欧洲统一美国委员会”的组织,支持欧洲联邦主义;丘吉尔号召建立“欧洲合众国”,却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定位为“我们与他们在一起,但不属于他们之中”,要充当欧洲一体化的“朋友和监护人”。材料表明英美在欧洲联合上的主要分歧表现在
A.对马歇尔计划的落实问题 |
B.欧洲共同体主权归属争夺 |
C.两国在欧洲联合中的地位问题 |
D.英美与欧共体紧密联系与否 |
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 |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C.欧洲共同体 | D.华沙条约组织 |
1981年邓小平在指导宪法修订时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A.人民民主原则 | B.人人平等原则 |
C.依法治国原则 | D.社会主义原则 |
如果让同学们组织一次“和睦大家庭”为主题的民族关系图片展览,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共同纲领》的封面 |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段 |
C.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周年庆典 | D.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