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687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人名)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刘祎之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主要是因为它违反了( )
| A.诏令须经起草和审议的程序 |
| B.诏令须由枢密院负责的规定 |
|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
|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
图1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几个同学就这幅图的历史内涵进行推测
甲:图1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乙:图1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已经实现了权利的高度集中。
丙:图1中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了严格履行。
丁:图1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政治权利之间的主要纽带。
以上推论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
应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先秦经典《尚书》多次提到“民主”;“天惟时求
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对材料中“民主”的正确理解
|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
| C.成汤是 主的领导者 |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 A.周王 | B.鲁国国君 | C.卿大夫 | D.士 |
下列图片能反映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的图画是: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堪称是历史发展的里程碑,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它们都
| A.反映出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 | B.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
| C.体现了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演进 | D.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